過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涵江搶抓機遇,推進港城崛起、再鑄輝煌的關鍵之年。涵江區政協在中共涵江區委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努力推進協商民主,為涵江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明確履職方向,廣泛凝聚推進發展的正能量
加強學習培訓養成堅定信念。充分利用黨組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機關干部學習會等形式,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組織委員聯系改革發展和政協工作的實際,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達學習省、市、區委歷次全會精神,引導委員認清政協的工作方向,看清委員的責任義務,進一步明確新時期人民政協的歷史使命,增強履職參政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促進改革發展穩定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踐行為民宗旨增進社會認同。著力打造政協表達意愿訴求的制度化平臺,積極拓寬信息工作渠道,圍繞就學、就業、就醫、養老、住房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為黨委政府掌握輿情、判斷形勢、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反映的城區停車難問題、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幸福家園建設等內容,都引起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意見、建議得到研究和采納。組織委員就我區交通狀況、教育均衡發展、食品安全等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開展調研和視察,推動民生工作的落實。堅持弘揚優良傳統,全年共捐資近50萬元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同時,繼續開展結對助學幫扶工作,共有30名委員掛鉤幫扶86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堅持兩大主題匯聚強大合力。注重多渠道、多層面做好爭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重視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在政協工作中的作用,尊重和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適時通報情況,征詢意見,為他們履行職能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注重吸納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參加政協組織的活動,擴大團結面,增強包容性。貫徹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和反映少數民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走訪宗教活動場所,與宗教界代表人士交心結友,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利用僑的優勢,擴大與港澳臺僑人士的交往,積極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凝聚僑心,共促發展。加強與省、市政協的聯絡聯系,積極參加省、市政協組織的理論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選送作品參加市政協成立30周年書畫展,全力配合省、市政協在我區開展的各項調研和視察活動。承辦第五次市縣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交流工作經驗,增進發展共識。設立區政協駐義烏委員聯絡處,并發揮駐北京、駐深圳委員聯絡處作用,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壯大文史撰稿員隊伍,加大史料征集和專題策劃力度,征編出版《涵江文史資料》第22輯,共編印八大類41篇約12萬字。
二、豐富履職實踐,主動服務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為促進科學決策努力協商議政。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的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協商議政活動。抓好全體會議協商,在七屆三次會議期間,組織委員圍繞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形象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環境優化以及民生改善等熱點問題,以分組討論、委員提案、專題座談等形式,積極議政建言。重視常委會議協商,召開常委會議4次,主席會議12次,分別就全區經濟運行、涵江港圍海造地工程、內河整治、平安建設、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協商討論,建言獻策。探索推進專題協商,暢通區政協各專門委員會與區直有關職能部門對口協商渠道,積極參加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組織的會議,主動邀請他們參加政協的調研視察,促進對口協商的經常化。開展提案辦理協商,在努力提高提案質量的基礎上,加大提案交辦、督促檢查、追蹤反饋等關鍵環節的協商力度,提高提案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七屆三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101件,其中立案99件(并案2件),確定了10件重點提案,由政協領導或專委會牽頭,組織相關提案者,與區政府和承辦單位進行提案辦理協商,其中“做大做強陳橋家具產業的建議”“解決涵江停車難的建議”等提案辦理協商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推動改革發展切實履職盡責。始終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主動為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建言獻策。圍繞區委八屆七次全會作出的《決定》和《方案》,認真領會,精心選題,組織就莆田興化港區涵江作業區港前路建設工程及填海造地工程、白塘路建設工程、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等情況開展視察調研活動,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政協領導班子成員通過列席區委、區政府各種重要會議,參與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協商討論,發揮了參謀助手作用。同時,關注改革發展和諧環境建設,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制定和政策執行情況作為重要內容,通過提案督辦、委員視察等加強民主監督,如圍繞加快宜居環境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等工作,深入實際研究問題,聽取意見,呼應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繼續推薦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組織委員直接參與公正執法、依法行政、效能建設和糾風工作的檢查監督,如組織委員參加“檢察開放日”,確保委員能更多地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了解相關信息,切實履行民主監督職能。
為加快港城崛起積極獻計出力。及時對接區委、區政府和上級政協的工作重點,緊貼中心,融入全局,主動作為。認真學習貫徹區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宣傳區委的《行動計劃》和《工作方案》,做好凝聚人心、增進共識工作,匯聚推進深化改革、跨越發展的合力。堅決服從區委分工,與黨政班子一道參與掛鉤服務重點項目。班子成員主動進企業、下工地,召集相關責任單位進行研究部署,大力推進石庭圓圈片區改造、道路交通工程、小城鎮試點建設、城市文明衛生管理等掛鉤聯系項目。根據區委服務企業抓落實促發展方案安排,抓好幫扶企業工作,每周定期組織走訪掛鉤聯系的53家重點企業和委員企業,及時了解并反映影響企業發展的30余個問題,幫助解決了企業的設施改造批件、工程資金短缺、經營用地等問題。政協機關干部還參與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石庭圓圈片區改造、村級組織換屆調研、防控“登革熱”等重點工作。持續開展“三深入三服務”活動,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在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化解民間糾紛、協助信訪維穩、保障項目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提升履職水平,大力推進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
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教育實踐活動作為貫穿政協工作的頭等大事,不折不扣、保質保量、善始善終地抓實抓好,先后召開5場征求意見座談會,征集群眾反映的四個方面75條意見建議。查擺剖析“四風”方面存在的會風文風不務實、調研視察浮于面上、聯系群眾不夠主動自覺、服務委員不夠用心盡力、開拓進取精神有所懈怠等五方面的問題,立說立行,積極整改,著力解決作風漂浮、辦事拖拉、執行不力等問題。堅持邊學邊改,認真制定整改方案,落實領辦責任,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規范辦文、辦會、辦事程序,整改規范各類會議,精簡清理各類文件簡報,集中檢查“正風肅紀”十項規定,更加規范政協機關“三公”經費管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政協群眾工作,努力轉變思路,創新方法,拓展載體,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切實優化委員的履職環境。積極維護委員合法權利,尊重委員首創精神,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寬松活潑的履職環境。健全聯系委員工作機制,不定期走訪委員所在單位,爭取對委員參加政協活動的理解和支持,幫助委員解決工作、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健全委員知情明政和履職成果報送轉化機制,邀請區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定期通報經濟社會發展動態,及時反饋意見建議采納落實情況,激發委員參政議政熱情。
努力提升委員服務管理水平,堅持為委員訂閱有關報刊和資料,做好委員信息日常管理。做好宣傳信息工作,宣傳先進事跡,展示委員風采,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大力加強政協自身建設。加強專委會和界別工作,堅持定期聽取專委會工作匯報制度,審定專委會調研視察計劃,掌握專委會工作動態,各專委會加強與上級政協對口委室的聯系,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組織開展專題調研視察活動,形成高質量的調研視察報告和提案。積極探索界別活動的新途徑、新方法,堅持在政協全會期間舉行界別聯組會議,委員代表界別參加討論、提交提案,充分反映各界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專委會分別組織界別委員開展座談交流、調研視察、對口協商、行風評議及反映民意等活動,有效發揮了專委會的基礎作用和界別的紐帶作用。堅持以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機關為目標,以提高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為重點,全面加強機關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加強對各鄉鎮(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的工作指導,增強工作的協調性和互動性。
●2015年工作意見思路
2015年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