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先行先試的戰略機遇,堅持城鄉統籌,在經濟翻番的同時,城鄉環境保護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著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農村環境面臨巨大壓力的嚴峻形勢。市政協委員方昭連認為,目前我市在城鄉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村鎮建設規劃滯后;村鎮環保基礎設施明顯滯后,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農村飲用水安全堪憂;工業及工業園區的環保工作亟待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河道淤積和水產養殖導致水質惡化;農村居民環保意識差;環保機構薄弱,管理缺位等。為此,方昭連針對我市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統籌城鄉環境保護 促進莆田跨越發展
荔城區加大中小河道整治。圖為整治后的金馬溝河道變美了。
圖為濱海化工投入巨資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城鄉統籌的環境保護戰略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現實需要。如何統籌城鄉環境保護,改善現有環境現狀,進一步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營造優美的城鄉環境,促進全市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難題。市政協委員方昭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著重就工業污染治理、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收集工程等提出建議
工業進園區計劃。一是要統籌考慮各個工業園區在城市總體規劃布局中的合理性,科學論證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布局及其發展規模,妥善解決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中的環境矛盾。二是要進一步明確各個園區的產業定位,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合理分工,有所側重,提高產業集聚度和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園區;對不符合園區產業布局要求的工業企業要逐步予以限制或調整。三是要盡快制定出臺鼓勵工業進園區實施意見。各產業園區要配套建設公益性標準化廠房,用于鼓勵小微企業進入園區。全市城市建成區內的現有以上行業類型的工業企業應在六年內分批按照各產業園區產業規劃搬遷入園;建成區外的現有以上行業類型的工業企業在十年內分批搬遷到各產業園區內。逐步實現全市“工業進園區,污水進管網”的總體目標。
加大工業企業污染防治力度。制定出臺《莆田市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對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管理;開展對全市工業企業領導及環保工作人員的環保知識培訓,提高企業主的環保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全市工業企業環保管理檔案,建立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環評與竣工環保驗收執行情況、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等動態檔案,夯實全市環境管理工作基礎。加強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日常監督管理,嚴肅查處擅自拆除、閑置、停運污染防治設施和偷、漏、超標排放污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強對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設施安裝和運行管理,及時查處設施故障、數據缺失等行為,提高自動監控設備運轉率和數據傳輸率,開展自動監控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將有效的自動監測數據充分應用到排污收費、總量核算等環境管理上。
加快污水進管網工程建設。近幾年,我市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能力已達24.5萬噸,但由于雨污不分現象嚴重,進廠污水濃度偏低(實際進水濃度一般在150mg/l左右,設計進水濃度300mg/l),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和作用未能有效發揮。一是規劃部門要盡快完成編制覆蓋全市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建設專項規劃;二是完善配套建設莆田、仙游、涵江、秀嶼中心城區污水主干管和收集管網,基本實現雨污分流,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三是2014年底前啟動平原鄉鎮(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重點村莊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四是2015年底之前全市所有山區集鎮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將污水就近接入污水處理廠;平原鄉鎮(人口在3000人以上)村莊的生活污水要就地處理達標后排放或集中收集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五是擴大污水處理費收費范圍,適當提高收費標準,保障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推進河道保暢通工程建設。遵循“清淤清障、劃定紅線、堤岸防護,垃圾進場、污水進管、綠化美化,建章立制、日常保潔、長效管理”的原則,把防洪排澇工程建設與保護和改善水質有機結合起來;把綠化美化與舊城改造有機結合起來;把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河暢、水清、岸綠、安全、生態”的治理目標,打造荔林水鄉。一是水利部門要盡快組織制定“河道管理規定”,建立“河長制”,切實加強河道日常監督管理。二是要結合防洪排澇工作,盡快組織制定“河道清淤清障規劃”,今年河道清淤清障工作基本到位。三是海洋與漁業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河道水產養殖規劃”,對不符合水產養殖規劃要求的養殖行為,要盡快予以清理。
著力實施垃圾全收集工程。一是要建立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新的運行模式,即建立“村監督、鎮收集和縣區處理”的模式,因為村委會畢竟是一個集體組織,資金保證不足,管理不到位又缺乏約束力,因此要改變原有的運行模式,由鄉鎮政府負責,統一實行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收集,縣區負責處理,由村委會負責監督,提高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運行效果。二是要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垃圾收集系統。要建設符合規范要求的垃圾收集池、轉運站,配備專業的垃圾轉運車,在數量上要滿足全覆蓋,確保有足夠的設施和人員以及工作經費。三是要強化對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的管理和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設一般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四是各縣區要加快建設建筑垃圾填埋場,要區分建筑垃圾成分,分別綜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要求進填埋場處置,禁止倒入河道或占用基本農田等。五是加快建設餐廚垃圾處置場,規范餐廚垃圾處置。
加快建設飲水保安全工程。一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所有畜禽養殖場(戶)要全部予以拆除關閉;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巡查、處置等制度,經常性地組織對畜禽養殖拆除情況的“回頭看”檢查。二是加大截污工程建設和污水治理力度。按照污水進管網要求的時間節點,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集鎮區和較大村莊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妥善解決生活污染。三是要實施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征地拆遷工作,到2015年全市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房屋和土地要全部征用作為庫濱帶,以凈化水質。四是切實整治農業面源污染。要優先在飲用水源保護區指導實施科學施肥和使用農藥。鼓勵測土配方施肥,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化肥或生態肥等;要大力宣傳保護飲用水源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嚴格控制運載畜禽糞便車輛進入飲用水源保護區。五是林業部門要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繼續開山種果,擴大果園面積;禁止繼續營造桉樹等速豐林;要盡快制定“鼓勵發展生態林實施方案”,并頒布實施,對現有桉樹等速豐林要逐步改造種植闊葉樹混交林,改善林種結構。六是交通、公路部門要加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橋梁防撞設施及截污工程建設。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