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初,市政協在廣泛征求意見、深入研究討論、反復溝通協調基礎上,與市委、市政府共同確定了2014年年度協商計劃,將“推進社會辦醫改革、推進城鎮化均衡發展、推進莆田北部山區生態旅游開發、建立水源地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4個課題列為年度專題協商議題。今年市政協六屆十三次、十四次常委會議分別就這四個課題進行專題協商。會上,20余位委員代表各自課題組作了專題發言,從不同側面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市直各有關部門等領導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領域作有關情況匯報說明,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并聽取了委員發言。本報將陸續刊登部分委員發言、部門回應及調研報告。
莆田推進社會辦醫改革
民營醫院護士給新生兒洗澡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為了構建多元化醫療服務體系,壯大我市醫療衛生事業,滿足群眾多層次就醫需求,市委、市政府打破常規,2012年先后出臺了《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意見》、《支持民營醫療機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青年專業人才實施細則(試行)》等文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
莆田是我國社會辦醫的發祥地,改革開放初期,莆商就在全國各地開始探索社會辦醫的新路子。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決定要創建全國社會辦醫改革示范區。201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來福建莆田考察社會資本辦醫情況,2014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準我市作為國家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這既是對我市社會辦醫改革的充分肯定,也給我市社會辦醫改革增加了動力。
為扎實做好“推進莆田社會辦醫改革”專題協商工作,市政協主席林慶生和副主席王玉寶、王少華先后率市政協部分委員、專家以及相關部 門領導,深入荔城、城廂、秀嶼,實地察看了莆田仁德醫院、婦產醫院、協和醫院、ECO城藥博園、盛興醫院等,召開調研座談會,聽取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區及民營醫院情況介紹,對我市社會辦醫改革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逐步解決醫療衛生事業基礎薄弱、衛生資源總量不足,千人均床位數等指標低的問題,民營醫療成為我市衛生醫療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市有民營醫院29家,占全市設床位醫療機構的28.9%;醫療床位數1921張,占全市醫院機構總床位數的16.64%,高于全國、全省的床位比;衛生技術人員1985人,占全市衛生技術人員的15.89%。
我市民營醫療機構經過多年的探索經營,得到穩步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一是專業醫療突出。民營醫院經營管理機制較靈活,高薪聘用高技術、高職稱的名醫專家,開設特色品牌專科。如仙游縣南門婦產專科醫院,圍繞產期保健、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產科接生等為主要診療項目,年門診量達4萬人次,年住院人數達4000多次。城廂區婦產專科醫院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在硬件配置方面,業務用房裝修按星級標準、設置病床120多張,配備先進的診療儀器設備,做精做細拳頭科室,首創我市具有現代人文關懷的“母嬰會所”。二是醫療服務優質。民營醫院規模小,醫技科室、藥房、病房比較集中,就醫程序簡捷,看病就醫比較方便;周到的導診服務,就診環境較為舒適,能想病人之所想,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盡可能完善的服務,多數患者認可他們的服務態度。三是運行機制靈活。民營醫院管理層次少、機構簡化,管理人員往往身兼數職,管理成本較小、效率較高。在用人上,民營醫院普遍實行合同制,優勝劣汰,人員能進能出。四是市場開拓強勁。民營醫院更加關注市場,對市場信息和社會公眾需求比較敏感,設有市場部,進行市場調研,多方位、全角度宣傳自身,根據公眾需求的變化來調整經營策略。在醫院經營理念上,變推銷為營銷,變被動坐等為主動宣傳上門服務,不斷滿足群眾日益提高的醫療需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