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初,市政協在廣泛征求意見、深入研究討論、反復溝通協調基礎上,與市委、市政府共同確定了2014年年度協商計劃,將“推進社會辦醫改革、推進城鎮化均衡發展、推進莆田北部山區生態旅游開發、建立水源地保護和生態補償機制”4個課題列為年度專題協商議題。今年市政協六屆十三次、十四次常委會議分別就這四個課題進行專題協商。會上,20余位委員代表各自課題組作了專題發言,從不同側面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市直各有關部門等領導到位就各自涉及的領域作有關情況匯報說明,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參加會議并聽取了委員發言。本報將陸續刊登部分委員發言、部門回應及調研報告。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醫改革
今年1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在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的情況下,支持并優先選擇社會信譽好、具有較強管理服務能力的社會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部分公立醫院(包括國有企業所辦醫院)的改制重組。明確和規范改制的方法、程序和條件,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確保職工合法權益,同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市政協常委陳旅棱說,早在2004年,我市荔城區醫院,就進行了社會資本投資公立醫院的改革,民間資本占83%的股份。在云南昆明,醫改在辦醫模式上,突破公立醫院產權制度,采取“企業+醫院”模式,鼓勵各類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
作為我國醫院的主體,公立醫院承擔了近90%的診療任務。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是深化醫改的重中之重,這其中社會資本能否順利參與公立醫院改革成為醫改成敗的關鍵一環。
陳旅棱認為,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可以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和多贏。但當前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參與公立醫院改革,形成多元辦醫格局還面臨不少難題: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還缺乏一些配套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據,思想觀念滯后于改革發展的大環境,存在求穩怕變和不愿改變利益格局的思想,醫療市場缺少有效需求,社會資本投入缺少收益吸引等。
為此,陳旅棱建議: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政策體系。在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各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政策基礎上,結合各地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制定頒發關于社會資本與公立醫院合資、合作、托管等各種形式的具體實施政策;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利益保障機制和投資回報實現途徑政策;公立醫院改制后資產歸屬、遺留債務處置、保留原有人員身份政策。還有其他一系列相關的配套細則都應該加快推出。
進一步加強對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重要性的宣傳教育。加強對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重要性的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和醫院職工的認知程度。充分認識醫療服務的市場屬性,在地方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引進社會資本彌補醫院發展資金的不足;充分認識只有通過社會資本的引入,才能觸及公立醫院體制的轉變和機制的改變,從而提高公立醫院運行效率。
進一步加快商業保險進入醫療市場的培育過程,創造有效需求市場。應借鑒歐美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成功經驗,加快商業保險進入醫療市場的培育過程,彌補目前醫保支付方式的資金風險,滿足不同經濟收入層次人群對醫療服務的差異性需求,特別是通過商業保險體系的建立,形成不同層面的保險,對應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進而將高端需求變為有效需求,為社會資本參與公立醫院改革之后能夠差異化發展,構筑新的市場和新的支付渠道。
發揮優勢,先行先試。公立醫院領導層及其員工可以自主選擇是維持公立醫院身份,還是改制為民營非營利性醫院或民營營利性醫院。選擇維持公立醫院身份的,逐步建立并最終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選擇民營化改制的,改制過程要公開透明,保證各利益相關方充分表達其利益訴求,保障各方合法利益不受損害。支持老少邊島,如南日島、湄洲島雖然有兩大醫療集團定向扶持,但島上衛生院目前仍然無法接生和做闌尾炎等小手術。在保證公共衛生服務的前提下,也可以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衛生院改革。這對促進醫療產業和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化、一體化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