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市水系發達,縱橫交錯,荔林成海是江南魚米之鄉。郭沫若到莆田時有詩云:“荔城無處不荔枝,金覆平疇碧覆堤。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梅妃生里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孑遺。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隨著莆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系污染日益嚴重。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陳旅棱委員代表農工黨莆田市委會作了《整治城鄉河道 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發言,針對我市水環境污染整治現狀,提出意見建議。
整治城鄉河道 建設美麗莆田
圖為黃石定莊水鄉景色 鄭育俊/攝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荔城水鄉特色,把城區內河綜合治理作為改善民生、推進城鄉一體化和美麗莆田建設的重要抓手,陸續實施了綬溪、后卓溪、城涵河道等一批集“防洪、景觀、生態”為一體的內河整治,著力打造水生態文明城市,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陳旅棱說,為更好地服務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農工黨莆田市委會與市水利局組成了聯合課題組,學習借鑒了上海、溫州、紹興、蘇州等城市先進治河經驗,并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建議。
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為了給我市河道治理提供科學的依據,急需加快編制我市水系綜合治理規劃,堅持“以安全為基礎,生態為根本,景觀為形體,文化為靈魂”的原則,有機銜接市政、環保、土地等城市各專項規劃,編制防洪、清淤、截污、景觀綜合治理規劃。并在規劃的統籌指導下,分期、分段、分片實施。同時由于河道治理涉及水利、環保、城建、規劃、國土等部門,應由市政府統籌協調,明確部門職責,加強部門互聯互動,同步推進。
控污截污,長效保潔。針對我市污水收集率偏低等問題,急需加快我市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切實轉變我市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問題。通過詳細調查沿河污染源,積極實施沿河截污工程,集中收集沿河兩岸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區所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并加強污染物排放管理,有效控制處理污染源。在管好河道同時,也要強化河岸保潔,通過建立長效考核機制,規范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實行河岸河道統一保潔,保持水面和河岸的潔凈。
連通河庫,修復生態。由于我市地理、氣象條件的特殊性,且隨著近年來我市工業和居民用水的不斷增加,城市內河水源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大部分內河在枯水期處于缺水和死水的狀態。為解決此問題,可通過積極謀劃“一水系兩流域三水源(南北洋水系,木蘭溪、萩蘆溪兩流域,東圳、外度和金鐘水庫三水源)”的連通,實施河庫連通工程,讓全市各水源互為備用,河流互通。并采取多建庫深挖湖等措施,讓汛期余水留得住,旱期能補水,使我們的內河流動起來。同時多采取生態方法修復河道,在確保行洪安全的基礎上,盡量采取土質岸坡、自然緩坡、植樹種草等固堤方式,使河岸趨于自然形態。采取種植凈化水質植物和放養魚類,不斷加強水體的自凈能力,逐步改善水體功能。
控制岸線,合理利用。針對城市濱水空間無序建設現象,應借鑒溫州、紹興、蘇州等地治河經驗,盡快出臺莆田市河道岸線控制規劃及城市藍線規劃,嚴格控制河道兩岸30—100米新增建設用地,把河岸作為公共開放綠地空間。在河道開發利用方面,通過設置綠色通道、建設濱水公園、親水設施,挖掘文化內涵,沿河建設莆陽文化景觀精品工程,保留有莆田特色的古民居,讓河岸成為群眾休閑健身之地。同時充分發揮河道通航功能,發展水上觀光項目,讓廣大群眾更親近、更珍惜、更愛護我們的母親河。
多方籌資,加大投入。河道治理是公益事業,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好,但周期長、投資大,需要以各級財政資金為主,多方籌資,加大投入。當前國家正大力推進水利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在爭取補助的同時,加大市、區縣財政投入,落實提取土地出讓收益10%用于水利建設政策,整合水利、市政、環保、園林等部門資金,研究河道周邊土地儲備辦法,利用河道控制線外周邊的土地開發收益反哺河道治理,保障河道治理充足的資金投入。積極爭取社會資金參與,通過發行中期票據、銀行貸款、BT、BOT、TOT等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推進河道治理。
加大宣傳,強化管護。通過加強宣傳教育,開展保護水環境的社會公德教育,形成保護河道環境的輿論氛圍;通過鄉規民約,倡導沿河群眾告別陋習、提高公眾衛生意識,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在倡導愛河的同時,更要加強河道的管護力度。通過城管、環衛、街道共同參與,對亂倒垃圾、亂排污水行為進行現場教育、處罰和曝光,提高群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強化河道綜合管理,堅持分級管理、屬地負責、市民自律的原則,積極落實常態化投入、社會化養護、專業化疏浚,變突擊為常態,確保河道治得起、管得住、用得好、長受益。(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