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期以來,受城鄉傳統體制及諸多客觀因素等影響,我市城鄉差距大,農村發展相對滯后,成為制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上,張宗賢委員代表民建莆田市委會作了《關于破解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中重點難點問題的建議》的發言。張宗賢說,農村主要存在的問題體現在:村莊規劃相對滯后,村級經濟發展缺乏后勁,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村建設資金投入短缺等方面。為此,他建議,要健全規劃體系,推進城鄉共建;實施以工促農,推進城鄉經濟融合;立足資源共享,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農村建設資金投入。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核心是城鄉融合,潛力是在農村,難點、重點和阻力也在農村,如何加快農村發展、搭建城鄉互動發展新平臺成為突破城鄉一體化建設瓶頸的重要抓手。針對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張宗賢委員建議:
健全規劃體系,推進城鄉共建。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堅持城鄉一張圖、規劃一盤棋,不斷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事業建設向農村延伸覆蓋,努力形成城鄉一體,從中心城區到中心鎮到一般鎮到中心村的城鄉一體化規劃體系,發揮各自在推動一體化建設中不同的節點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布局合理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編制中心城區、重點鎮、農村新社區(中心村)、居民點布局規劃,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扶持重點鎮發展,大力發展農村新社區。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加快農村基礎設施與城市聯網對接,構建便捷暢通的城鄉交通骨架網絡和通訊網絡;加快城鄉公交、供水供氣、污水處理、垃圾集中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三是建立城鄉一體的管理體系。搞好“城中村”改造和新型社區建設;逐步建立社區管理長效機制,推進城市管理職能向農村延伸;按照“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要求,實施村莊整治工程。
實施以工促農,推進城鄉經濟融合。一是加快農民向市民轉化進程,讓農民更多地向城鎮集聚,不斷將城市文明向農村延伸,拓展二、三產業,共同推動我市經濟快速發展。二是發展農村經濟。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促進生活新改善;以現代農村產業為主導,推進生產新發展。抓好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加快培育名牌農產品,培育新農民。積極培養“三位一體”農村合作經濟體系,使專業合作化、市場化引領新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加快發展。三是拓寬農民致富渠道。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發揮生態、人文、區位等優勢,挖掘鄉村資源,凸現農(漁)耕文化,發展“農(漁)家樂”、現代農場,拓寬農民致富路。四是加大幫扶力度,根據縣區和鄉鎮村的實際,開展百企助百村、對口幫扶等活動,為經濟薄弱村的發展提供思路、信息、項目、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幫助和扶持。
立足資源共享,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化。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投入,不斷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尤其要從工資、培訓、榮譽等各個方面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采取城鄉中小學校對口支援、城市學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學校支教等方式推進城鄉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布局;進一步增加中心城區義務教育資源總量,并推進其向城市邊緣地區和近郊區布局;二是推進公共醫療資源城鄉一體化,推進城市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延伸。試點推行城市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晉升職稱前到農村服務的制度,促進城市衛生人力資源向農村的延伸;探索城市醫療機構支援農村的新機制,采取城鄉醫療衛生機構聯合、聯辦、對口支持、重點專科扶持等形式,促進城市醫療衛生管理與技術資源向農村的延伸;開展衛生下鄉支農活動,促進城市醫療衛生信息資源向農村的延伸;建立城市醫療衛生機構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培養人才機制,加強對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從整體上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確保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農村建設資金投入。一是要發揮國土職能,強化土地一級市場壟斷,創新土地流轉集中和合理利用機制,在不違背國家基本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對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可開發經營的土地、資產、資源,采取市場的辦法引進工商資本投入。大膽探索實踐,利用土地資源融資,利用土地收益彌補投資缺口。二是要進一步加強銀企合作,發揮金融資本的重要力量,爭取金融機構更多信貸支持擴大資本市場融資,鞏固融資主渠道。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努力推動企業上市,全力支持我市確定的重點上市企業,培育部分成熟企業在年內成功上市。三是激活民間資本、發揮好民營企業的機制優勢,落實好鼓勵和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搭建民間資本轉產項目服務平臺,引導民間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行業。建立農民自主投入機制,通過產業增收、示范引導、項目帶動和政策激勵,引導農民投資投勞,共建幸福家園。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