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大力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涵江區政協在中共涵江區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該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和努力。
一、堅持黨的領導,以科學理論引領履職方向
常委會堅持把思想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強學習,凝聚共識,切實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在維護區委核心中把握方向。堅決服從區委領導,自始至終與區委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堅持重大工作主動向區委請示,重要事項及時向區委報告,把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放在區委的重大決策和重點部署上,使區委的意圖始終體現在履行政協職能的全過程。圍繞區委的中心任務和目標舉措,發動委員當好宣傳員、解說員、實踐者,努力推動各級黨委的決策部署在區政協工作中得到全面貫徹落實。
在深化思想建設中凝聚共識。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突出學習重點,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深入學習領會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宣傳省、市、區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學習政協章程和新時期政協工作理論,夯實履行職能的思想基礎。把加強思想建設與政協的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人民政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增強委員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理論聯系實際中提升能力。注重結合實踐加強學習培訓,增強委員素質,提升履職水平,做到加強學習與自覺履行職能相結合,與服務中心工作相結合,與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相結合,與為民辦實事好事相結合,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有關加強政協工作的文件精神,積極探索創新政協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按照區委部署,深入開展“四下基層”活動,組織和引導政協工作者主動融入全局,參與實際工作,提高成事能力。
二、堅持圍繞中心,以港城崛起統領履職實踐
常委會堅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第一要務,圍繞中心,主動融入,有效作為,發揮了參政獻策的重要作用。
為促進科學決策認真協商議政。始終堅持服務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利用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專題協商會議等渠道,組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協商討論,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七屆二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城市形象、推進城鄉一體化、優化發展環境、改善民生事業等方面,坦誠建言,踴躍獻策。七屆二次會議后,召開5次常委會議,11次主席會議,精選議題,深入協商,分別就全區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情況、重點項目建設、安置區(安置房)建設、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公檢法”工作等積極建言獻策,一些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協商議政取得了新成效。
為推動跨越發展主動建言獻策。把調研視察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手段及履行職能的重要載體,從解決黨政所思、部門所慮、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問題入手,深入調查研究,積極為加快港城建設、實現跨越發展探求良策、提供服務。先后組織就福廈路沿線片區安置房建設、木蘭溪防洪工程三期建設、校安和“擴容”工程、古建筑保護性修繕、《殘疾人保障法》貫徹落實等情況開展視察調研活動,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為促進城鄉建設水平提高和城市面貌改善,把內河整治作為2013年區政協主席重點調研課題,認真組織,分步實施,召開多場座談會和征求意見會,全面了解有關情況,聽取各方意見,提出有針對性的思路和建議,呈送的調研報告得到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批示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取得良好效果。
為實現港城崛起積極獻計出力。圍繞繼續打好“五大戰役”和“項目提速”的各項部署,組織政協工作者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和經濟建設。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班子領導掛鉤聯系石庭圓圈片區改造、風力發電、小城鎮試點建設、城市文明衛生管理、土地整理等重點項目,主動深入一線,協調解決問題,推進承擔的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深入開展“三深入三服務” 活動,探索發揮委員作用思路,完善活動機制,并與專委會、界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廣泛組織和發動委員深入群眾、企業和社區,為基層、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采取季度小結、年度交流、市區聯動等形式,及時總結經驗,分析不足,改進方式,推動活動的發展。區政協還積極參與全區其他階段性中心工作,如送溫暖、安全生產、精神文明、創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區等專項工作或檢查活動,參政建言,獻計出力。
三、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民生豐富履職內涵
常委會堅持把關注民生、保障民生作為履職之本,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落實提案惠民生。把落實提案所提意見建議和解決委員反映的問題作為助解民憂的重要方面,切實加強提案工作。七屆二次全會以后共收到提案125件,經審查立案124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住房保障、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民生問題的65件,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區政協采取主席會議成員督辦重要提案、專委會視察督辦、與有關部門聯合辦案、召開“兩見面三結合” 座談會、開展現場視察評議和提案辦理復查活動等措施,積極督促承辦單位做好辦理工作,促進了一些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如《關于推進涵江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養老機構建設》等提案分別收到明顯效果。
民主監督促民生。圍繞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開展了萩蘆溪流域污染整治、省道202線改擴建工程、城鄉一體化建設情況等專項視察活動,提出批評和建議,促進了工作落實。積極選派和推薦委員擔任特邀民主監督員,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各種檢查、測評、評議和聽證等活動,確保委員在推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等方面發揮應有的監督職能。一年來,民主監督員始終牢記職責,積極開展工作,講真話,陳實情,進諍言,在行風建設、勤政廉政和推動工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辦實事利民生。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為貼近民生、服務群眾、表達民意的經常性工作,既通過視察、調研等渠道,廣泛了解社情民意,又從提案和各種專題報告中挖掘和提煉信息,及時反映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安置房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和訴求,為有關部門完善制度、改進工作提供了民意基礎和民情依據,促進了一些關系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弘揚政協關心社會、熱心公益的優良傳統,組織和引導政協委員捐款捐物支持各項建設。繼續在委員中開展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活動,共有36名委員掛鉤幫助92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
四、堅持兩大主題,以促進和諧凸顯履職要求
常委會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以促進社會和諧為己任,積極協調關系,廣泛凝聚力量,充分展示了政協組織大團結大聯合的獨特優勢。
積極鞏固合作共事局面。重視發揮黨派團體作用,及時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通報情況,支持他們參與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協商討論,努力為他們知情參政創造條件,搭建平臺。一年來,各黨派團體積極參與政協活動,共提交提案72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9條,一些重要意見建議,得到了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采納和及時反饋。進一步加強同非公有制經濟界人士的聯系和交流,積極反映他們的呼聲和要求,為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加強同民族宗教和僑界人士的聯系聯絡,了解有關政策法規落實情況,反映訴求,解疑釋惑,努力凝聚僑心,維護和諧,促進民族團結與宗教和睦。
廣泛開展聯絡聯誼活動。主動爭取省、市政協的支持和指導,積極參加省、市政協組織的理論研討、經驗交流等活動,全力配合省、市政協在區開展的財政工作、生態城市建設、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全力打好“五大戰役” 以及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情況等調研視察活動,協助做好《赴臺文化交流》專輯文史資料的征集工作。努力擴大與兄弟縣(區)政協之間的聯系和交流,組織參加市政協第 三、四次市縣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就創新政協工作、服務民生改善等專題進行交流。不斷探索完善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以及黨政部門、政協委員的聯系聯絡機制,為政協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合力營造和衷共濟氛圍。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多做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組織專題視察社會管理創新、社會治安穩定情況,并通過關注公檢法工作情況、參與群眾信訪接待日接訪、共同推進誠信社會建設等途徑,關心社會發展,建言社會管理,合力維護風正氣順、和諧穩定環境。加大對政協日常工作、重要會議、重點活動的宣傳力度,在省、市新聞媒體上發表各類稿件40多篇。重視發揮文史資料“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功能作用,調整充實文史撰稿員隊伍,明確選題重點,拓寬資料來源,確保稿件質量,征編出版《涵江文史資料》第21輯,共編印八大類39篇11.5萬字。
五、堅持務實創新,以加強自身建設夯實履職基礎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