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中共仙游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仙游縣政協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全面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跨越發展、富民強縣”目標任務,按照“引領方向、服務發展、促進和諧、提升形象、奉獻社會”的要求,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進一步發揮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作用,為促進仙游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努力營造政治協商氛圍
一年來,仙游縣政協常委會努力拓展政治協商的內容和范圍,充分運用全委會、常委會、主席會、專題會等多種形式,廣泛集納民智,積極建言獻策,營造了暢所欲言的協商議政氛圍。
深入開展全面協商。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組織全體委員認真聽取“兩會”報告,組織界別座談和分組討論,圍繞“依港興縣、產業強縣、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臨港工貿旅游城市建設、做大做強工藝美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坦誠建言,共繪發展藍圖。會后及時將討論情況進行梳理,形成16條協商意見。
重點開展專題協商??h政協通過主席辦公會議、常委會議,縣政協領導通過列席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議等,主動對接中心工作,做到會前調研知情、會上專題議政、會后跟進落實。著重就城區規范管理、中小企業融資、惠民項目、十二五規劃中期實施、“四下基層”活動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專題協商,提出了較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積極開展對口協商。以專委會、界別活動為平臺,強化與政府對口部門及基層的聯系,開展調查研究,互通信息、對口聯動,及時反映社情民意。一年來,通過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開展對口協商活動12次,有效促進了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切實增強民主監督實效
堅持寓民主監督于服務之中,圍繞群眾關注、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開展民主監督。
提升提案工作實效。通過建立委員、交辦機關、承辦單位三方互動機制和政協領導重點提案督辦制度,確保提案辦理落實;采取專題調研督辦、部門現場協調督辦、跟蹤督辦和媒體督辦等形式,提高提案辦理的時效與實效??h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以來收到委員提案 89件,立案89件,辦復89件,委員滿意率達98.7%。
拓展社情民意表達渠道。設立鄉鎮政協委員聯絡組、民主黨派社情民意聯絡點,指派委員專門負責收集、整理、篩選信息,及時反映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一年來,共收集、整理數十條有價值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時向相關部門和市政協反映。
參與部門民主監督。舉薦30名政協委員分別擔任相關部門執紀執法監督員、廉政監督員和行風評議員,15名委員應邀參與干部考察、公開招考等事項的監督,50名政協委員應邀參與縣“兩最”測評,部分委員參加法院庭審案件旁聽。通過直接介入政府及其部門的活動,提供民情、反映民意,既增強了委員的民主權利意識,又強化了對部門工作的民主監督。
三、有效轉化參政議政成果
從解決黨政所思、群眾所盼、政協所能的問題入手,精選課題,開展視察調研,參政議政。
積極破解發展難題。圍繞“破解仙游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組織委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重點調研。針對縣中小企業自身發展規模較小、金融機構信貸機制制約、融資服務保障不到位等方面原因,提出了“著力提升中小企業自身融資能力,進一步拓展創新金融信貸產品,強化政府服務管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得到了企業、金融部門的積極回應。
推動宜居城市建設。圍繞“提升規范城區管理”問題,組織委員進行專題調研。針對建成區規模小,城鎮化率低,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落后,規劃、建設、管理不協調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形成共識,確立共建共享美麗城市理念;完善提升,科學合理調整城區規劃布局;理順體制,成立城區管理綜合執法局;突破難點,有效保障城區交通出行通暢;統籌兼顧,完善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與管理;標本兼治,著力改善市容環境”的意見建議,得到了縣政府的積極采納。
推進惠民項目落實。圍繞“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工作目標要求,分別于6月、11月組織委員就今年度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開展視察調研活動。通過實地察看、重點調研、委員點評、開展“回頭看”等形式,對惠民項目推進情況、存在問題及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盡快形成項目攻堅態勢,著力解決征遷掃尾問題,進一步拓展項目融資渠道,力求建設與管理并重,重視加強業務部門建設,建立健全考評長效機制,抓緊謀劃明年惠民項目”七條意見、建議,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有效推進了惠民項目的落實。
常委會還積極配合省、市政協就“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工藝美術產業”、“加快生態縣建設”、“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等9個課題開展視察調研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積極參與經濟社會建設
堅持把加快發展、促進發展、服務發展作為縣政協的自覺行動,積極參與,主動融入,獻策出力。
積極參與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建設??h政協領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分工安排,直接參與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建設。在推進“仙作”產業、福建仙游抽水蓄能電站、木蘭溪防洪工程、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份起,縣政協領導進駐楓亭海濱村,牽頭組織縣、鎮、村干部進村入戶,開展藍海新材料項目推進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縣政協領導心系“仙作”產業,在理論提升、宣傳推介、企業融資、打造品牌、人才培養、市場開拓,引領產業健康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尤其是首屆中國(仙游)中式家居文化高峰論壇暨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對集聚地方人氣、提升仙游形象、弘揚中式家居文化、助力中華文化復興,產生了深遠影響。
主動參與社會公益建設。重視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組織醫療界、農業界委員開展義診和科技下鄉活動。推動鄉鎮委員聯絡組深入開展“行善舉、獻愛心”活動,鯉城街道政協委員聯絡組開展“春風行動”,榜頭鎮政協委員聯絡組發起“愛心行動”,募集善款20萬元。廣大委員積極主動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政協委員向縣慈善總會認捐600多萬元。重視加強對縣誠信促進會的指導,開展多種形式活動,努力營造誠信社會的良好氛圍。
深入開展“三深入、三服務”活動??h政協領導改進工作作風,帶頭深入掛鉤產業、企業、項目一線,做好宣傳、服務、協調工作,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各委室根據各自職能特點,結合“進萬村、入千企、訪萬戶”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各界委員進村(居)100多個,入戶600多戶,為社區提供各類科普、法律、技術等培訓200多人次,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等問題100多個。
五、凝心聚力共建社會和諧
堅持把團結和民主貫穿政協工作始終,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聚人心匯合力,促進社會和諧。
大力增進社會各界的團結。常委會始終高舉團結民主的旗幟,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聯系,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和開展聯合調研、視察活動等形式,努力為他們參政議政提供載體和平臺,營造民主和諧、合作共事的政治氛圍。加強與海內外鄉親、各異地仙游商會的聯系聯誼,引導他們關心支持家鄉的發展。關心在仙游的港澳臺僑人士的生產生活,支持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走訪“三胞”投資企業,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與少數民族和宗教團體的溝通聯系,促進民族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發揮宗教界人士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對外交流,組織政協委員外出學習考察,借鑒先進經驗,接待外地省、市、縣政協同仁來仙參觀考察25批次,宣傳仙游,擴大影響。
充分展示委員風采。組織編纂《委員風采》一書,展示縣政協委員在各條戰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委員們大度、包容、務實、進取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增進委員之間、委員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正能量,形成向心力。
編撰文史資料《港、澳、臺、僑專輯》。著重從三胞史略、服務之家、交流聯誼、人物風采、情系故里、助力發展等六個章節,不同側面展示旅外“三胞”歷經磨練、艱苦創業、獨具作用的奮斗歷程,反映旅外“三胞”搶抓機遇、搏擊商海、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