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城市文明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市民素質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城市文明建設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市民的公共意識、公共道德水準,影響著城市公共環境,體現著城市的精神氣質和外在形象。
在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林穎委員作了《關于開展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的建議》的發言。發言指出,近年來,我市的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高速推進,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與之相比較,市民的整體素質卻沒有得到同步提升,使得城市發展的原動力受到明顯影響,也制約了城市品位的進一步提升,阻礙了城市軟環境的進一步改善。為此,她建議在全市開展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以此提升城市的創新力、發展力和競爭力。
提升市民素質 增強城市實力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又是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要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不僅需要政策措施的變化,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更需要思想觀念的更新,只有人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我們才會有良好的發展環境,穩固的發展基礎和強勁的發展動力。我們建議在全市開展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以此提升城市的創新力、發展力和競爭力。
●準確定位市民素質提升工程
市民素質內涵包括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民主法制、職業技能、身心健康素質等等,是一個地方和城市發展的根本動力,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建議我市把提升市民素質作為一項事關地方長遠發展的戰略任務進行規劃和實施,以此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精心構筑市民素質提升工程載體
建議由市文明辦牽頭組織,通過廣泛討論,精心篩選,準確提煉出符合莆田實際和發展要求,得到廣泛認可的城市精神。制定新的《市民公約》、《市民行為準則》、《市民文明用語參考》、《日常生活禮儀指南》等指導性規章制度,以此為基礎,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活動,逐步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識,規范不文明言行。一是抓上層。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關心支持提升工程的開展,并身體力行,保持高尚的道德追求和規范的言行舉止,為廣大市民做出表率。二是抓中層。要引導機關公務人員、窗口服務行業及個體工商戶轉作風,重服務,守承諾,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三是抓基層。要健全教育網絡,廣泛開設道德講堂,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建設機關、企業、學校、社區(村居)、市民道德講堂,宣傳政策法規、社會公德,建立終身教育體制,不斷增強市民的文化素養、道德意識,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著力營造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氛圍
市民文化作為大眾文化,具有多層次性和通俗性,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某些方面易流于庸俗和低級趣味。因此必須發揮文化單位和各文化介質的力量,通過專家學者、市民、新聞媒體、藝術團體與行政部門的社會聯動,弘揚文明意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行為方式,培養人們參與文明、提升文明的熱情,使之與城市文明進步的程度相適應。同時,市內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要認真制定詳細的宣傳報道計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全面推動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新舉措、新經驗以及取得的成果、亮點,深入宣傳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的規劃目標、規章制度,宣傳好市民、好典型,曝光不文明現象。要廣泛運用街頭咨詢、公益廣告、宣傳櫥窗、標語展牌、知識競賽、文明訪談等方法,生動展示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的具體要求和建設成果,營造濃厚的參與氛圍,使市民自警、自勵,提高市民自我約束的意識。
●拓展市民素質提升工程空間
文明城市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一個個實實在在、一個個細節組成,提高市民素質,不僅需要增強文明意識,更需要從細微處做起。首先,要從中小學生抓起,少年兒童德育教育是文明的基石,教育部門應在各中小學開設文明市民課程,要求學校每學年至少要組織一次中小學生德育實踐活動,著力提高中小學生的文明素質;其次,社區要發揮陣地作用,做好宣傳教育和引導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改革的熱情,引導我們整個社會風氣向好的方向發展,為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三要大力倡導志愿服務精神,建立志愿服務制度。在莆田,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還處在較低層次,應建立義工服務基地,如:社區、敬老院、福利院、聾啞學校、義務交通執勤點等,建立以青少年為主體、社會各界參與、樂于奉獻的各種志愿者組織,倡導“我志愿、我快樂”的理念,讓“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真正深入人心。建議建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務員志愿服務制度。倡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務員每人每年參加義工服務不少于12小時,這將對其他社會成員起到非常積極的榜樣效應,增強人大、政府、政協的親和力與凝聚力,同時,對于促進城市整體創建水平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完善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機制
提升市民素質是一個長期工程,要解決這個難題,需要政府牽頭,上下聯動,各方履責,宣傳引導先行,處罰跟進教育,循序漸進推進,最終形成長效機制。建議根據我市實際,健全制度,規范引導。市文明辦、共青團、總工會等部門每年要組織各種評比活動,公開進行宣傳和獎勵;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要根據《市民公約》、《市民行為準則》的要求,制定詳細的管理處罰規定,對極少數屢教不改的不文明行為,要堅決予以曝光和懲處。在管理體制上,一定要解決目前某些領域多頭管理,責任不清的問題。要建立責任制,防止抓落實層層衰減的現象,力求持之以恒出成效。希望通過各種教育、宣傳、實踐活動,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讓城市因文明而發展,讓社會因文明而和諧,讓生活因文明而美好。 (林穎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