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了解,我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342個。全市醫療機構床位數8656張,衛生技術人員1050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841人,注冊護士4208人。全市千人均床位數2.65張、居全省第8位,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數3.41人、居全省第7位。千人均醫生數1.22人,千人均注冊護士數1.34人。與“十二五”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數4.5人的發展目標差距較大,醫務人員缺口5029人。2011年全市各級醫療機構總診療700.15萬人次,其中門急診699.56人次,住院25.8萬人次。全市鄉鎮(社區)一級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2005人,鄉村醫生2438名。
在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林丹華委員代表農工黨莆田市委會作了《關于加快推進我市城鄉醫療一體化的建議》的發言。當前,我市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政府資金投入有限,醫療資源相對缺乏,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明顯偏低等。為此,農工黨莆田市委會提出意見建議。
加快推進我市城鄉醫療一體化
圖為秀嶼區月塘鄉西元衛生所一角
實現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居民健康素質、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臺《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對加快我市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均衡發展,破除城鄉衛生二元結構提出新的任務和要求。
●加大農村醫療機構的資金投入力度。按照政府投入為主、分級承擔、多渠道籌資的原則,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進一步完善政府對衛生的投入機制,不斷增加衛生事業投入,保障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新增政府衛生投入重點用于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完善政府對公共衛生、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保障的投入機制,落實公立醫院政府補助政策。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大力鼓勵多種所有制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發展,形成政府與社會的投資合力,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投入的資金用于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及信息軟件。科學使用財力,讓財政資金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另外,在符合準入標準的條件下,引導社會資本在仙游、秀嶼、湄洲灣北岸、興化灣南岸及城鄉結合部舉辦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特別鼓勵社會資本到邊遠山區、海島等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區域舉辦醫療機構。如蘇州市2011年財政撥款27.29億元用于支持衛生事業建設,城鄉居民醫療保障人均籌資標準達530元;嘉興市明確各級財政劃撥農村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并建立了逐年增長機制,2011年市本級公共衛生經費已經達到人均47.7元;重慶市醫改累計投入資金268億元;成都市在推進村衛生所一體化管理過程中,通過每家衛生所補助10萬元建設經費、每年支付27%左右公共衛生經費、村級每年購買25萬元左右公共衛生服務等,為滿足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快醫療集團的組建步伐。按照我市出臺的《關于組建醫療集團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實施意見》,我市已經決定組建兩大醫療集團: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醫療集團和莆田市第一醫院醫療集團。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及莆田市第一醫院是兩家集團核心醫院,鼓勵各縣區不同級別、不同區域、不同隸屬關系的醫療機構加入醫療集團。各成員醫療單位的產權隸屬關系保持不變,機構編制各自獨立,成員醫院由集團直接經營管理,核心醫院將派員參與管理各成員醫院,并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療技術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各成員醫院基本上是基層醫療機構,在人才、技術、設施、設備等方面得到核心醫院的支撐。成員醫院擁有集團統一的形象設計,市民對其認可度也會提高,成員醫院可以健康快速發展。在集團內部,核心醫院和成員醫院聯網運行,深度對接,實行設備、技術和人才等優質資源共享,病人在集團內部實現雙向轉診,在基層醫院即可享受核心醫院的診療水平。目前醫療集團組建步伐偏慢,宣傳力度不足,政府應該加快組建步伐,協調解決組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出臺政策激勵基層醫療機構積極加入集團,做到早加入早受惠。
●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要著力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實行“統一設置規劃、統一掛兩塊牌、統一建設標準、統一設備配置、統一服務要求、統一績效考核、統一經費補助”。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工作,鼓勵城市醫院符合條件的醫師到基層執業。繼續開展大中型醫療機構幫扶活動,鼓勵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采取統一人事管理、財務收支、醫療規范、教育培訓等方式,實現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農村延伸,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同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由財政統一核定任務、核定收支、落實補助,如嘉興市堅持城鄉統一管理的模式,由衛生部門統一規劃布局區域內的醫療衛生資源,實行人財物的統一配置,落實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形成城鄉統一的管理模式。成都市通過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負責人選配、準入、考核制度,實行城市支援基層制度,雙向轉診制度,開展信息化管理制度等,為落實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蘇州市全面推進市(區)、鎮兩級管理體制和市(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城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對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實行人員、標識、藥品、財務、服務、信息、制度、考核“八統一”的一體化管理,將社區衛生服務站變成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強化了村級衛生機構的能力建設,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
●做好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普查及防治工作,建立全市統一的健康醫療電子檔案。建立常態化的農村及偏遠地區健康巡查制度,購置大型普查車輛,定期組織三甲醫院的醫學專家下鄉,對農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重點普查及防治工作。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對各個居民的每次普查、體檢資料及診療結果均建立電子檔案IC卡,IC卡可隨身攜帶,每次進行診療后相關病史及診療信息實時寫入IC卡,居民不慎遺失可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證明補辦新卡,新卡中包含有以往完整的診療信息。居民每次求診或體檢均憑卡進行,醫生診療操作時可方便查詢既往信息,有利于作出更準確的判斷及治療方案。
●改革基層醫院的管理分配制度。鼓勵基層醫院大膽進行管理創新,可以根據職工工作量的大小自行制定職工的工資、獎金及福利待遇發放,可以根據醫院的實際運營自行聘任相關工作人員,從而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為病人服務,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林丹華委員代表農工黨莆田市委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