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切實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今年5月中旬,市政協文教衛體委組織部分醫衛界委員,在王玉寶副主席帶領下,深入我市10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就鄉(鎮)村醫療機構設施設備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新農合便民惠民措施、基本藥物制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等情況進行專題視察,建言獻策。
讓農民家門口看好病
農村醫療衛生環境越來越好,圖為秀嶼一鄉村衛生所藥房。
2009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醫改,我市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加大了對基層衛生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莆田市2009-2011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十二五”期間市、縣兩級政府工作的要求與重點。
記者了解到,我市各縣區對基層衛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共建設各類衛生項目313個,建設規模達25.73萬平方米,完成投資4.85億元,明顯提升了基層服務能力。我市順利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改革,群眾基層就醫費用得到下降;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和保障能力;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推行10類41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落實編制認真組織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加快培養和充實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在開展基層醫療機構管理年活動、狠抓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工作中,涌現出黃石衛生院等一大批先進單位。
目前,我市縣區級醫院有13家,其中二級甲等醫院4家,鄉鎮衛生院41所,其中甲類衛生院6所,乙類衛生院11所,丙類衛生院2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村衛生所100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2012年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98%,居全省首位。全市鄉(鎮、街道)在職在崗衛生技術人員1740人,鄉村醫生2646名,鄉鎮衛生院床位數1783張。
視察中,委員們發現我市農村醫療衛生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影響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為此,委員們提出意見和建議。
●落實責任,支持農村衛生事業發展
市、縣兩級政府要確保政府行為落實到位,嚴格按照有關文件精神規定,承擔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和有效運行的責任,支持衛生事業持續發展。
建立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農村衛生和醫改工作的投入比重,對全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進行達標建設,并列入我市明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切實有效地落實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投入經費。
保障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縣級配套補償資金到位。要按照政策要求,將配套補償資金納入縣級財政年度預算,實行按月預撥,年終結算,確保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轉。
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地方配套資金,列入市、縣兩級財政年度預算,嚴格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量化考核情況足額將補助經費撥付到位;根據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以市級衛生行政部門為單位,從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預留一定比例經費專項用于鄉村醫生服務,提高鄉村醫生補助水平。
強化經辦機構隊伍建設,增加辦公經費,確保監管職責落實到位。探索推進城鄉醫療保障一體化建設,實現城鎮居民與新農合機構、制度、人員、標準等并軌運行,改變現有分別由衛生部門、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門各管一塊的現象,并提高統籌補償層次,實現市級統籌,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繼續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努力提高廣大農民對新農合制度優越性的認識,同時盡快普及“一卡通”,落實門診及時結算的做法,簡化藥品報銷程序方便農民,盡量讓廣大農民從聽得懂、看得見、摸得到的實惠中,了解新農合、真心擁護新農合。
在全市范圍內打一場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翻身仗”。各縣區應盡快拿出實施方案,把農村衛生工作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把鄉鎮、村衛生院所達標建設列入明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并納入年終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重視人才,提升農村醫療隊伍素質
分步實施農村三級衛生服務人才隊伍的整頓工作,對人員編制確實不足的要從實際出發予以適當補充;盡快分離或轉崗分流過多的行政勤雜人員,騰出崗位滿足專技人員的要求,努力提升隊伍的素質與服務水平。
一是適當降低門檻、簡化衛生院人才招聘方式,在公開、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對衛生院緊缺急需的人才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補充人員。二是放寬衛生院衛技人員招聘崗位比例要求,如實際報名人數與崗位擬招聘人數之比不足3:1的,可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直接開考,報同級人事行政部門備案。三是考慮到農村院所所需要的是全科人才,可以放寬緊缺專業學歷和專業招聘條件,對臨床、病理、檢驗、影像等基層緊缺急需的專業,可以適當放寬學歷和專業要求。四是提高待遇、改善條件,建立農村衛技人才激勵機制。對長期在基層工作的衛技人員,在職稱晉升、工資待遇、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吸引衛生人才向農村、山區、海島流動。五是建立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在不改變人事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崗位聘用、項目聘用、任務聘用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允許市、縣、鄉和村四級衛生人才在城鄉四級衛生網絡內自由流動,盤活全市人才資源。對部分表現優秀的、有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合同制衛技人員,經考核后可吸收為現聘用單位的正式職工。市級醫院公開招聘醫務人員要有縣級及以下醫院2年以上工作經驗,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招聘衛技人員要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年以上工作經驗,引導優秀人才到基層就業。同時,還要盡快建立醫護人員專業培訓機制,不斷加強思想品德和專業技術的培訓。
●加強管理,提高農村醫療服務質量
縣(區)衛生行政部門要落實對鄉鎮衛生院人員、業務和經費的管理,在同級機構編制、人事行政部門宏觀管理、指導和監督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鄉鎮衛生院人員進行調配和交流。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人事關系由縣(區)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實行鄉鎮衛生院院長聘任制,院長由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征求當地鄉鎮黨委、政府意見后,參照相關規定進行選聘,并報縣(區)宣傳部門備案。通過理順關系落實責任,整頓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工作,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逐步轉變農村醫療院所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提高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助力度,推進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衡健康發展。鼓勵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資產、人事、財務統一管理的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發揮大醫院的龍頭和技術輻射作用,重點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培訓、技術指導、學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設備配備等實際問題, 實現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全覆蓋和合理使用。完善對衛生防疫、傳染病、地方病防控、慢性非傳染病的建檔建卡、監測控制,開展健康教育。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合理劃分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適當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的份額,建立健全激勵性的工資分配機制,鼓勵和引導衛技人員扎根基層、服務基層。(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郭碧仙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