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0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期間,提出建設“感知中國”發展戰略,全國上下迅速掀起一場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城市”發展熱潮。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相繼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并將“智慧城市”提升為城市轉型發展核心戰略。福建省政府及其他地市政府也陸續與中國電信集團簽訂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協議。2010年10月12日,莆田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簽訂《“智慧莆田”信息化戰略合作協議》,我市相關部門與知名物聯網建設央企、我省知名物聯網企業簽訂《智慧莆田-物聯網戰略合作協議》,拉開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序幕。
在市政協五屆五次會議上,陳勇委員代表農工黨莆田市委會作了《建設“智慧城市” 助力實現莆田跨越發展》的發言。他說,“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中的一次新的重大機遇,“智慧城市”建設是實現市委提出的“十二五”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宜居港城”奮斗目標的重要推力,是具有先導性、全局帶動性、規模性的大產業和戰略突破口,是“十二五”期間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推手之一。
建設“智慧城市” 助力跨越發展
●前瞻性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我市區域競爭優勢
從國外已有的經驗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很可能催生出一種新的產業,即智能產業,并以它為紐帶,推動整個城市的運轉。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內容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應大力推進,力爭成為我市新的增長點和區域競爭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智慧城市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環保、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智慧學校、智慧企業、智慧港口、智慧銀行、智慧醫院、智慧生活和“放心食品和藥品”以及這些智慧行業之間的跨行業應用等方面,與城市發展水平、生活質量、區域競爭力緊密相關,我市應高起點推進,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實現宜居城市建設目標。
我市提出工業強市,大力發展臨港產業,重點建設海峽西岸重要的鋼鐵基地和礦石基地等“六大基地”,使臨港工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0%以上。“六大基地”的產業群均為現代新興工業,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要求較高,我市應前瞻性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六大基地”發展壯大。
●推進智慧城市的幾點建議
1、抓住機遇、規劃先行、目標引領
周密籌劃,與前期相關建設項目(城市信息化、電子政務、數字城市規劃等)有機銜接,結合城市目標定位、功能培育、結構調整、形象與特色等方面,拿出切實可行的智慧城市規劃,盡快制定“智慧城市”專項規劃,并將“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納入“十二五”規劃剛要。建議先試點后推廣,制訂年度建設目標及具體項目,落實到具體部門,落實到具體人。
2、建立協調推進工作機制
建議成立“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組建項目推進團隊,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人才隊伍保障。建立智慧城市建設考核制度,納入考核,層層設立量化考核指標,確保順利推進。
在莆田主要媒體開辟專欄,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意義,讓“智慧城市”理念家喻戶曉,提高全體市民素質。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班開辟專門課程,在各級中心組舉行有關講座,增進各級領導干部共識,共同有效推進。
3、資金保障借力推動
建議設立智慧城市建設專項啟動資金,納入年度市級財政預算,并要求各縣區把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納入年度本級財政預算。采用引進新央企落地莆田的做法,推進已經在莆設置分支機構的央企的發展,共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政策,促進通信行業與臺灣通信行業合作在我市的先行先試,積極引導臺資、外資企業使用外包呼叫中心、數據中心等業務,推動兩岸通信產業的深度合作和對接。
4、政策導向推動發展
推進電信網、計算機網、廣播電信網“三網融合”,推進網間互聯互通。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產品和方案,經認定為自主創新產品的,將其列入《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和《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鼓勵和推動政府、企業、居民優先采用上述產品和方案。
在市政規劃、建設用地、基站選址、鐵塔天饋、管線建設、電力配套等方面依法簡化審批手續,加快審批(核)進度,在住宅小區、商住樓、辦公樓等建設項目審批中要明確預留通信建設配套資源,在大型公共設施項目規劃建設中要統籌考慮各通信企業建設需求,同時積極協調解決3G 網絡、光纖寬帶、無線寬帶建設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商業區域、居民小區等重點區域的傳輸接入,以及基站建設等方面遇到的有關問題,共同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發展。
鼓勵政府和行業信息化的光纖寬帶網絡應用,促進寬帶在電子政務、醫療衛生、城市管理、社區服務等領域的普及,推廣基于寬帶的視頻、動漫應用,發展基于寬帶的信息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支持中國電信等央企推進平安綜合治理、綜合信息服務站點、遠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務,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跨越式發展。(陳勇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