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把促進科技進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活動,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良好環境,全市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綜合實力明顯提升,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三連冠榮譽稱號。
在市政協五屆五次會議上,陳炳煌委員作了題為《關于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議》的發言。他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撐。但是,我市自主創新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自主創新意識不強,高新產業發展緩慢;科技投入強度不夠,自主創新基礎較差;技術創新層次偏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人力資源普遍缺乏,難以適應創新需求等。就如何增強我市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跨越發展,他提出了建議。
著力增強我市自主創新能力
●積極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環境,全面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要全面落實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積極宣傳貫徹《科技進步法》和自主創新法律法規及優惠政策,著力優化自主創新環境;積極宣傳貫徹《科普法》、《福建省科普條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努力營造全民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環境,不斷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努力增強企業創新意識,全面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
切實把自主創新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積極引導企業重視技術創新,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特別要在科技投融資機制、協調機制、激勵機制、風險機制、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研發機構、科技中介機構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涉及創新資源集聚、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等方面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真正使企業成為研發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和科技成果應用的主體。
●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植企業創新主體
把科技投入作為公共戰略性投入,著眼于經濟社會的全局和長遠發展,逐步建立起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要切實增加財政引導性投入,確保每年財政對科技、科普投入的增長幅度高于財政收入的年增長幅度。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通過項目配套、投資引導、獎勵、貼息等形式,放大引導效應,使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創新項目中去。要積極推進企業技術研發基地建設,組建企業生產力中心、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科技孵化器、科技示范基地、科技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要全力打造國家級液晶顯示(LCD)產業基地、莆田LED光電產業基地、莆田新材料產業基地、莆田先進機械制造業基地,使之成為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要積極支持莆田高新園區申報國家級的高新技術園區,充分發揮現有高新技術園區的集聚功能和輻射功能,帶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著力加快科研平臺建設,引領我市自主創新上新水平
——先行先試,加快建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技術研發中心。充分發揮海西研究院的支撐、引領和服務作用,把研發中心建設成為莆田產業技術源頭創新基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支撐和引領我市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整合科技資源,成立莆田產業技術研究院。整合我市現有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建立起應對莆田十大產業集群的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具有研發服務中心、行業公共技術平臺以及產業技術發展中心三大功能的機構,成為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初具規模的“高水平、應用型、服務型、開發型”的產研院,為我市工業企業發展提供科技服務支撐。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莆田市科技館。“十二五”期間要高起點規劃建設莆田科技館,形成以科技館為龍頭,專業性科技場館為紐帶,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動室和科普畫廊等為基礎的科普設施體系;切實加大科普平臺建設力度,努力建成專業化、社會化、基礎化、特色化、信息化“五大”科普平臺,形成布局合理、覆蓋面廣、實效明顯的科普平臺體系。
●認真修訂和完善人才優惠政策,努力構建創新型人才高地
適時調整和完善《莆田市引進高層次人才若干規定》,盡快制定《莆田市引進海外留學人才若干規定》和《莆田市留學人員創業管理暫行規定》,加大引進市外以及海外人才力度,著力引進、培養和造就科技領軍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創新創業人才。要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努力從勞動保障、選拔任用、職稱評聘等方面加大獎勵力度,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圍和政策優勢,真正做到人才既能引得來,又能留得住,更能用的好。 (陳炳煌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