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對于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就和目前僅僅依靠醫療衛生部門來保障公眾健康這一現狀產生了矛盾,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并改善現狀,建議我市可建立健康管理機構試點,搭建起維護公眾健康的三大支點:市民、醫療單位、健康管理中心。
實施健康管理是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管理健康,達到節約醫療費用支出、維護健康的目的。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是由醫院等傳統醫療機構之外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專業健康管理公司)所提供,健康管理公司和醫療機構是合作關系。
在國外,健康管理已經得到了較好的重視及發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基于目前國內現狀,我市可從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作為嘗試的突破口,通過以社區和家庭為基礎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庫和個人健康檔案來實現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在取得一定經驗后再拓寬健康管理的范圍和深度。
健康管理機構的管理應具備六點:生活方式管理。這是一個需要個人參與的管理項目。生活方式的管理主要關注參與者的生活方式或行為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并進行一定的預警,以使參與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減少投病就醫的成本。主要的干預技術措施有教育,激勵,訓練和市場營銷。
需求管理。以人群為基礎通過幫助健康消費者維護健康以及尋求適當的醫療保障來控制健康消費的支出和改善對醫療保健服務的利用。主要是通過建立直接的溝通咨詢渠道(包括電話、互聯網等遠程病人管理方式)來知道個人正確使用醫療保健服務來滿足自己的健康需求。
疾病管理。即著眼于一種特定疾病,為患者提供相關管理的醫療保健服務。目標是建立一個實施醫療保健干預、人權間溝通和強調病人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協調的系統,該系統可以支持良好的醫患關系和保健計劃。
災難性疾病傷管理。為患災難性疾病個人及家庭提供各種醫療服務,要求高度專業化的疾病管理,解決相對少見和高價的問題。
殘疾管理。試圖減少工作地點發生殘疾事故的頻率和費用代價,并從最有利的角度出發,根據傷殘程度分別處理,以盡量減少因殘疾造成的勞動和生活能力下降。
綜合的人群健康管理。通過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來對個體提供更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 (蔡蘭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