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大會發言選登(十三)
推動我市工業經濟加快發展
——林偉委員代表市工商聯的發言
涵江蓬勃發展的電子產業 鄭育俊/攝
上工業突破千家,完成規模工業產值803.69億元。林偉委員認為,工業經濟在莆田全市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要加快我市工業經濟的發展步伐,政府和企業要密切配合,分別從創造宏觀發展環境和提升微觀發展活力上下功夫。
工業經濟在莆田全市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2008年,全市完成規模工業產值803.6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突破千家達1020家,實現增加值270.4億元。全市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對經濟科長的貢獻率、工業實現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都占50%左右,列全省前三位。特別是在中央提出的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經濟工作方針和相應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新形勢下,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高瞻遠矚,作出了“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決策,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30條、提出了2009年度“十百千”的發展目標,要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增長21%,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加快我市工業經濟的發展步伐,政府和企業要密切配合,分別從創造宏觀發展環境和提升微觀發展活力上下功夫。
●政府方面:創新發展思路,提高服務效率,為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我國沿海發達地區的工業化發展實踐來看,工業的發展和繁榮大多發韌于廣大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目前更有明顯的向特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當前,從政府為工業企業的發展創造服務環境的角度看,我們應首先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基礎工作:
一是加強行業發展引導,促進工業強市工作的落實。目前,為加強對工業發展的領導,我市已成立了加快工業發展領導小組,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市工業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作為具體的執行機構和工作平臺,整合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和各類專家的行政資源和智力資源,對我市工業總體發展方向目標、產業結構調整、主導產業布局、資源配置、政策措施、宏觀管理等高起點,高標準地編制發展規劃和振興規劃,特別是對主導產業的發展藍圖進行中長期規劃,對優先發展什么,鼓勵發展什么,控制發展什么進行動態管理,并著力在商業運營、資本運作、資源管理三個層次上發揮服務職能,幫助生產企業在商業運營中做好戰略定位、市場拓展、營銷策劃等,在資源管理中開展品牌管理、客戶管理、技術管理等,促進提升我市工業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
二是加大重大項目引進,增強項目建設的新優勢。近幾年,我市的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我市應適時建立專業化的招商引資特別行動小組,在更高的層次上,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一方面要切實把握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方向和地區產業轉移的發展態勢,使我市的招商引資工作由項對接向產業對接、區域對接延伸;另一方面要瞄準世界五百強企業,大型內企和民營企業集團,研究他們的發展戰略, 把握他們的投資方向,組織力量跟蹤招引,爭取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有重大的突破。
三是加強企業創業輔導,培育工業經濟的新增長點。開辟中小企業創業園,建立工業項目孵化基地,進一步拓展、提升創業園功能,使其成為一個孕育新事業、新產品、新技術,以及協助企業轉型升級的場所,通過提供空間、設備以及技術、資金、商務與管理咨詢支持,降低創業及研發初期的成本與風險,提高事業成功的機會,從而催生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民營中小企業。社會中有三類人的創業潛力和創業激情應受到重點的關注:一是民營企業家的二三代接班人和他們的企業管理團隊;二是科技工作者和大中專畢業生;三是初具規模的個體工商戶。通過政府的積極引導、鼓勵、支持,這三類人將成為我市新一輪創業熱潮的新生領軍力量。
●企業方面:積極應對變化,加強管理創新,培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
去年,全市1020家規模企業有200多家出現負增長、42家停產或關閉、103家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虧損面10%左右,虧損額4.75億元。
一是轉變觀念意識,積極主動應對危機。一方面要有逆向思維的意識。企業家應善于逆向思維,當大環境好,你上、我們上、大家上的時期,應該慎重和冷靜,把困難看得多一些;反之,在市場淡了、大家縮手縮腳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冷靜分析形勢,積極尋求并抓住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我市有不少的民字號品牌企業,至目前止,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0個、中國名牌產品9個,馳名、名牌產品數居全省九市第四位,他們擁有自己的終端銷售網絡和品牌專賣店,這是我市品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二是加強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由粗放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是新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企業的必然要求。企業應正視這一個調整變化的現實,加快管理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充分利用調整期出現的各種政策因素和資源優勢,承接和吸收一批從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分流出來的優秀管理人才,這些分流下來的人才都有為國際大品牌加工生產、品質管控的豐富管理經驗,如果能為我所用,這將是提升我市企業各項管理水平,為國際品牌加工和生產,為民字號品牌企業配套的良好機會,也一定能提升我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擴大企業合作,促進工業經濟做大做強。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商會組織和品牌、龍頭優勢企業的帶動作用,為廣大中小企業者實現策略聯盟、同業合作、異業交流創造機會,有效促進中小企業間的共同合作,借助技術、生產、銷售、信息等經營資源共享機制,彌補自身經營資源不足,進而共同提升市場競爭力。一是以優勢企業為核心,以優勢產品為龍頭,以資產聯結為紐帶,鼓勵企業進行產業鏈配套對接,組建企業聯盟,提高產業依存度和規模效益;二是促進企業資產重組、股權重組,通過收購、兼并、托管、聯合等手段優化企業資源配置,帶動一批企業的發展;三是扶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爭取上市融資,實現低成本擴張,迅速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