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莆田現代農業
林惠中委員代表民革莆田市委會的發言
發展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針對目前我市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林惠中委員從統籌規劃、加大投入、調查結構、科技興農、保護資源、盤活流通、工業反哺、運作品牌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莆田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農村勞動力結構不盡合理。據2007年農村住戶調查推算,有知識、有能力、文化水平較高的中青年人員較少,從年齡結構上、知識水平上,適應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建設的人才隊伍后續力量不足。
農業產業化組織程度還較低。中介組織發育滯緩,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最薄弱的環節是深加工落后,產業鏈條短,產業發展的層次較低,科技含量不高。
財政投入總量不足且不穩定。首先,財政支農支出增長速度低于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其次,財政支農支出不均衡且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趨于下降。財政總量投入不足和穩定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莆田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市場和信息體系尚不完善。一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不全,雖已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市場,但大多還處于區域性自我循環狀態,且規模偏小,缺乏有影響、輻射面廣的大型批發市場。二是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滯后,缺乏負責收集、分析、預測和發布信息的專門機制,各業務部門提供的農業和農產品信息零星分散且不及時,發布信息的渠道也非常有限。
多層次融資渠道尚未形成。寬松的融資環境是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從當前實際看,由于受經濟基礎、收入水平等多因素影響,國家、集體和個人等多層次融資渠道尚未形成。近年來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雖在一定程度上為現代農業提供了融資渠道,但由于各級金融部門都在加大對不良貸款的監控力度,農村新增貸款必須有擔保或抵押物作為放貸條件,農業企業和農戶貸款相對困難。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統籌規劃,構筑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要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把現代農業建設與主導產業緊密結合起來,依托區域內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統籌規劃,構筑起以家庭為基礎、單體成規模、總體成區域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尤其是在“院地合作”、“莆臺合作”和“項目建設”過程中,注重引進現代農業項目,按比較優勢布局和按市場需求布局,側重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業生產項目。
加大投入,建立國家、集體、社會和個人等多層次投入機制。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農村發展的重點,逐步增加財政投入,提高財政支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形成財政投入“三農”的穩定增長機制。積極向上爭取各項政策資金和項目資金,對農業進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在這方面,市政府要牽頭出臺一些細節化的扶農措施,解決農戶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貸款難問題。綜合運用稅收、補助、參股、貼息、擔保等手段,引導社會和個人力量投資建設現代農業。
調查結構,充分開發現代農業多種功能。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繼續優化農業結構調整,開發集原料供給、生態保護、觀光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農業。要發揮區位優勢。重點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產等特色產業;要發展“一村一品”,盡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
科技興農,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水平。一是加強對農民、工人技術隊伍、企業家的教育培訓,提高勞動者和經營者的素質。市委農辦應牽頭有關部門制定培訓計劃。通過實施“綠色證書”、“星火科技”等培訓工程,培養出一支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隊伍,切實提高現代農民綜合素質。二是走產學研、農科教相結合的發展路子,用好“6·18”平臺,促進更多的農業技術成果與企業、農戶對接,加強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引進、研發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把農業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保護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是要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引導農村建立起依法、自愿、有償的土地流轉制度,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二是要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地力水平,以土地質量替代土地數量。三是要進一步明確落實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提高非農業用地補償成本,加大對建設用地的約束機制。四是要在提高農業機械水平上下工夫,加快農機現代化發展步伐。
盤活流通,盡快完善現代農業市場及信息體系。要引導國有、集體、個人和外商參與市場建設,新建和改建一批布局合理、服務規范、管理有序的農產品集貿市場,重點興建輻射國內外的優勢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大小結合、城鄉銜接、專業與綜合配套的市場體系新格局。要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民了解市場、掌握市場的主動權,為建設現代農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工業反哺,著力提升農業的集約化程度。要堅持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把加快龍頭企業發展作為現代農業的關鍵,扶持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度大、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加大增值。重點圍繞對果菜、水產品實施深度、精度加工,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利用外資加快發展。
運作品牌,做大做強優勢龍頭產業。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把品牌經營理念融入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提升品牌影響力。要特別注重企業商標設計和產品標識,爭取農產品原產地保護地理標識,合理使用,嚴格監管。要依托我市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牧、水產資源優勢與現有品牌,整合資源,打造全國及國際一流的品牌,不斷提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要大力宣傳引導莆田市民形成愛本地名牌,用本地名牌的風氣,每年的市“兩會一節”,要把我市優質、名牌農產品推介列入內容;要倡導全市各部門接待及禮賓盡量用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