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涵江區政協把事關民生的工作作為履職的重頭戲,通過完善四項機制,當好四個角色,努力實現履職為民。
強化協商機制,當好社會矛盾糾紛的“協調員”。選準政府重視、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召開專題會議,邀請政府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圍繞征地拆遷等問題,開展“面對面”“心對心”的交流,就基礎設施配套、征地補償、社會保障等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協商,使不同利益群體的合理訴求得到了充分反映,有效協調了各方利益沖突,緩解了各種社會矛盾。
整合監督機制,當好政策措施落實的“監督員”。不斷拓寬民主監督領域,注重從社會管理的薄弱環節入手,靈活運用委員提案、民主評議、聯合紀檢等多部門、多形式開展民主監督,促使各項社會管理政策貫徹落實。針對近年來農村民生工程投入重、涉及廣的的狀況,各政協委員活動組將民主監督、黨內監督、行政監督三方監督力量有機整合,聯合財政、紀檢監察部門,對全區重點項目建設情況開展全方位監督。
暢通傳導機制,當好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員”。堅持從社情入眼,系民情于心,通過群眾來函、調研視察、下訪聽訴、小組活動等渠道,深入聽取基層群眾的愿望呼聲,廣泛收集基層群眾的首創智慧,重點把黨委政府關注、群眾普遍關心的意見建議收集上來,反映上去,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當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員。
完善參政機制,當好促進社會和諧的“推動者”。通過完善委員學習培訓、委員聯系群眾、委員管理激勵等參政議政機制,引導委員深入基層,多做團結協調,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溝通思想,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體察民情,反映民意的工作,把各種利益矛盾化解在界別,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形成了委員與群眾良性互動,做促進社會和諧的推動者。今年來委員共提案102件,涉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占有51件,通過履職活動,催生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一批社會關注的具體問題得到政府的重視和解決。 (吳珊珊 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