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和創新驅動器,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維持經濟社會穩定中發揮著中堅作用。
近幾年來,由實體經濟貧血造成的產業空心化正逐步成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潛在風險。從我市近年來有關數據表明,我市的實體經濟基本面仍然較好。但考慮到我市實體經濟中,民營經濟占據了主導地位。而民營經濟又是受產業空心化趨勢波動和影響最大的群體,加上我市多數民營企業以外向型為主,實體經濟呈現產業空心化趨勢將在所難免,且已有一些跡象顯現。民建莆田市委會通過調研,在今年“兩會”上作了書面發言,提出的建議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推進實體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制鞋業是莆田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已成為莆田十大產業集群中最大的產業集群。圖為永豐鞋業生產車間一角。鄭育俊/攝
金融主導一切的時代,很多國家在金融資本的主導下,走向了產業空心化和經濟泡沫化,最終喪失了增長動力。民建莆田市委會指出,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既要穩定實體經濟發展形勢,又要實現區域產業結構順利轉型,任重而道遠。
作為地方政府,應結合地方行政權限和實際市情,通過綜合政府、企業、社會和市場的多方力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扶持實體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為此,民建市委會提出建議:
●建立健全貿易壁壘預警機制。莆田多數企業以出口外向型為主,且產業較集中,個別龍頭企業在國內行業中占據突出市場份額。為此,政府應有效引導各行業協會、商會和企業主,積極應對貿易壁壘限制。一是各級各部門應加強收集主要貿易國家有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及時和企業作好信息的溝通,指導其作好防范和應對工作。同時要建立出口國動態的信息資料庫,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及時調整。二是提高產品質量,從根本上跨越壁壘。三是引導和獎勵企業自主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四是指導企業勇于直面貿易壁壘。
●有序推進現有實體經濟企業轉型。自主創新和產業轉型是實體經濟企業擺脫現有經營困境的兩大最主要出路。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規模有大小,起步有先后,應該認清其自身的情況和條件加以區分應對。對有一定經濟實力和良好基礎的傳統制造業企業,政府應引導其主動轉型升級;對于實力雄厚而行業前景良好的企業,要引導其圍繞技術、品牌、渠道及產業鏈建設,參與市場整合,提升市場競爭力,壯大發展;對于缺少資金實力、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和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的小企業,或實施嫁接,或停工歇業、保存實力也不失為一種策略選擇。政府在引導過程中,應出臺配套的扶持政策給予刺激和鼓勵。
●引導莆籍民資強勢回歸。莆籍民資實力相當雄厚,且莆田人歷來家鄉觀念和家族觀念相當強,易于形成抱團發展。要積極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莆籍和在莆的企業、行業協會、民間團體和自然人成立融資性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為民間資本投資開辟安全出路。要出臺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社會投資人進入市政、能源、社會事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等領域。要對我市資金投入較集中、行業影響力較明顯的紅木古典家具行業、房地產行業、民營醫院行業、預上市企業中的龍頭和大戶,常規監控其資金流向和規模,促進企業有序健康發展。要引導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增資擴建、重組、收購、上市和股權結構優化等。
●調整招商引資思路。優化三產結構無法一蹴而就,在引導企業自主轉型的同時,應從招商引資第一環開始改變。建議政府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著眼于打主題概念,著眼于特色資源集群招商,著眼于專業團隊招商。在吸引外來新資本的同時,更要促進本土企業增資擴產。對落地企業的“售后服務”,要進一步減少、簡化行政審批,嚴格執行收費項目公示制度,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治理機關懶散卡作風。優化投資服務,強化投資權益保護,降低民間投資風險。做好宣講,及時向企業傳遞各級政府的惠企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在主營業務領域轉型升級。
●強化金融機構服務力度。通過設置金融機構新進莆田或發展基層網點的有條件準入門檻,以及對莆田農村商業銀行等自有銀行的調動力,要求金融機構提高面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比例,優化全市金融系統的放貸規模和結構,構建面向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服務。要構建多層次的“金字塔式”的資本市場,構建以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為主體的多層次股權投資體系,加快構建與企業構成相匹配、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融資體系,為占據實體經濟主力軍的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要引導和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融資租賃方式,解決設備及工藝更新資金難題,切實加大融資租賃業和融資租賃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
●著力解決企業缺工難題。一是搭建平臺招人,赴勞務輸出和務工集中地,召開專場招聘會,或委托招聘,增加勞務有效供給。二是培訓技術留人,按照“大就業、大培訓”的工作思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免費培訓。三是提高待遇引人,在放寬廉租房、公租房申請范圍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外來務工人員在申請經濟適用房、醫療保險、子女入學等方面的限制。設立專項資金獎勵技術拔尖人員,有效引進人才,留住人才。(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