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委確定“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既是我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港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為政協履職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中央支持海西建設的戰略決策,既給我市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也給政協工作帶來重大挑戰。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我市縣區政協如何發揮優勢,主動融入,持續作為,為港口經濟發展獻計出力。最近,本報記者走訪了縣區政協主席,聽他們談新形勢下政協做些什么。本期刊出城廂區政協主席黃志強訪談錄。
凝聚社會力量 助推城廂發展
——訪城廂區政協主席黃志強
圖為黃志強(前中)深入基層調研
記者: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港口經濟的騰飛,那么,地處中心城區的城廂區政協該如何抓住海西發展的新機遇,主動融入,有效作為。
黃志強: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給我區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給區政協工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使政協履行職能的內容更加豐富,任務更為繁重,空間更加寬廣。一要準確站位,發揮優勢,著力推動工作創新。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開展“海西應先行、港城當崛起、政協獻良策”大討論,以大討論促進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認識大提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破除阻礙發展的觀念束縛和思維定勢,引導委員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觀念,準確把握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特征,增強履職的緊迫感和壓力感。積極主動融入政協履行職能、服務海西建設的各項活動,為實施市委提出的“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要求委員在更高的層次、更廣泛的領域審視和謀劃新一輪的發展,在海西先行中把握城廂發展的站位、定位和方向,考慮發展什么產業,策劃什么項目,如何運作更多項目列入海西規劃,如何運用區位優勢和媽祖獨特的優勢,促成臺灣商貿、金融、旅游業來城廂投資,更好更快地推動城廂發展。二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開展政治協商。緊緊圍繞重點、抓住難點、關注熱點,開展政治協商,促進了黨政決策的民主化。我們堅持每月召開一次主席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常委會,在適時研究、處理和安排好政協階段性重要工作的基礎上,針對全區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協商。政協班子成員主動加強與區委、區政府領導的工作聯系,及時交換意見,使政協的政治協商與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終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同時,加強與區委、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和有關單位的對口聯系,通過召開座談會,定期互通情況、專題協商、聯合視察、登門走訪等活動,交換意見、協商問題,擴大委員的知情權,確保政協與區委、區政府聯系渠道的暢通。三要選準角度,反映民意,切實加強民主監督。我們把民主監督貫穿于履行職能的各項經常性工作之中,通過開展專項視察、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編發信息等形式,將民主監督與協商議政相結合,使民主監督的范圍不斷拓展,內容不斷深化。
記者:你認為區政協要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傾力服務項目建設?
黃志強:我們按照市委提出的“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和區委的要求,積極參與、服務項目建設。區政協班子掛鉤濱海大道、福廈鐵路、太湖工業園區、天喔食品、歐雅藝術、洋西片區改造等重點項目,圍繞項目攻堅克難,扎實工作,為促進項目工作落實盡責出力。做到深入基層,耐心細致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及時就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協調。目前,濱海大道一期、福廈鐵路(城廂段)等項目進展不錯;太湖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園區活力進一步呈現;天喔食品二期、歐雅藝術進展順利;洋西片區改造有序開展。
記者:在加快港口經濟發展過程中,區政協怎樣為區委、區政府當好“參謀”,為中心城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黃志強:我們從全區工作大局出發,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情況和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積極開展調研活動,努力為區委、區政府當好“參謀”。2008年來,積極開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6份,報送有關領導和部門參考,不少建議受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肯定并采納。如在開展《實施品牌興區戰略》調研后,提出加大政策調控力度,積極引導創品牌工作開展等建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陸續出臺了相關的引導、扶持和培育政策。去年8月,區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城廂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若干意見的通知》(莆城政(2008)第150號),設立創品牌獎勵基金,對獲名標、名牌的企業及負責品牌工作的部門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獎勵,為我區實施品牌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組織保障,等等。
記者:金融海嘯給我市實體經濟帶來嚴重沖擊,為應對金融危機,市政協準確站位,主動作為,積極牽頭組織各縣區政協聯合開展“三助行動”,市縣區政協委員1000多人次深入企業或助扶,或助推,或助引,幫助企業渡難關,增強信心。那么,咱們區政協是如何開展“三助行動”的?
黃志強:開展“三助行動”是政協有效作為的一個很好平臺。區政協扎實開展“助扶百家企業、助推百項工程、助引百個項目”行動。一是加強宣傳。通過宣傳,動員和引導委員、政協機關干部積極投身行動之中;調動社會各界群眾的積極性,關心和支持這一行動,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二是加強聯系。我們挑選華豐鞋業、萬鑫模具、天喔食品等20家規模以上或擬創規模工業企業,由市、區政協委員各20名進行掛鉤助扶。各掛鉤委員通過電話聯系和走訪企業,跟企業主交朋友,進一步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為有的放矢做好助扶工作打下基礎。還通過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探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下,企業應如何利用好省、市出臺的扶持中小型企業、擴大內需等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共享信息,尋求新的增長點,破解當前環境下企業面臨的難題。三是積極推動。區政協班子領導掛鉤重點項目、機關3名干部也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為項目落地、開工、達產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四是參與招商引資。我們利用參加“6·18”、“9·8”、上海招商會的有利時機,宣傳發動在外工作學習、經商辦企業的委員,發揮他們專長和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優勢,積極為家鄉招商引資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牽線搭橋,促進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記者: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是政協履職的重要表現,區政協如何開展這方面工作?
黃志強:去年來,區政協深入社會,貼近群眾,積極反映老百姓的呼聲和要求,為區委、區政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意見,得到區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如《關于治理農村環境污染,建設環境友好型新農村的建議》、《關于加強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關于加強治安巡邏,確保社區安全的建議》、《關于企業缺工的對策建議》、《關于建立白血病社會救助基金的建議》等一系列建議,已逐步得到落實解決。各委員聯絡組采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委員履職的主動性、創造性,為經濟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在送醫下鄉、幫助基層和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等諸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據統計,全區政協系統累計為災區捐款捐物達230多萬元;各委員聯絡組還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記者:服務港口經濟發展離不開政協自身建設。區政協是如何夯實這一基礎?
黃志強:一年來,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思想、組織、制度等方面的建設。一是認真學習。通過學習使廣大政協委員熟悉了政協理論,拓寬了知識視野,提高了思想認識。二是規范制度。我們健全完善了《政協常委會議工作規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制度形式規范各項履職活動,推進了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三是健全網絡。去年年初,市政協確定我區作為開展鎮(街道)委員聯絡組工作全市試點單位。我們接到任務后,把委員聯絡組當作區政協在基層的延伸,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多次召開黨組會議、主席辦公會議研究部署,并向區委書記辦公會、區委常委會作專題匯報,引起區委的高度重視和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促進委員聯絡組工作扎實有序開展。組織網絡的健全,為保障政協委員履行職能、發揮作用搭建了平臺。 (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