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名片
陳炳煌,1955年3月出生,1980年1月參加工作。他先后擔任過晉江糖廠廠部生產調度員(副廠級),仙游縣鞋革生產辦公室主任、第二輕工業局副局長、局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僑聯主席、黨支部書記,省僑聯委員,市僑辦副主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工作),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總商會)黨組書記,省工商聯常委,第二屆市人大代表,第四屆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等職務?,F任第五屆市政協常委,中共莆田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
一筆成畫,耀馬飛馳。這是一種意境。
陳炳煌赴任市科協主席時,他的朋友陳宗水連夜為其畫了一幅畫,畫面簡潔充滿意韻,一匹以一筆潑墨而成的駿馬,正奔馳在無垠的草原上。
這畫掛在陳炳煌的辦公室,每天上班,他進門就能看到,伴著好心情進入一天緊張的工作中。陳炳煌的敬業精神讓人欽佩,有的朋友們勸他說,革命了一輩子,別那么拼命工作。但他依然如故,除了忙還是忙。他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況且自己還不算老,可以為我市科協事業發展做點事。
陳炳煌的工作經歷非常豐富,從晉江糖廠到莆田市科協,他走過了八個單位。其間,從生產技術員到市科協主席,他從事過的崗位有二十余個。這種深厚的人生閱歷和積淀,在每一個崗位上,陳炳煌都能游刃有余,做出一番事業。
陳炳煌是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的任上調到市科協工作的。他說,科協的舞臺很大,工作很有意義。干一行愛一行,對于工作崗位的變化,沒有讓他有絲毫陌生感,并且很快理清思路。
一年來,莆田的科協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談起上任一年多來的工作,陳炳煌認為他做了最重要的三件事:抓基礎,抓隊伍,抓宣傳。
這三件看似簡單的事,其實凸顯出陳炳煌的睿智。因為莆田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與全省其它設區市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陳炳煌上任之初,就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
“我們退無可退,必須實施追趕戰略,才能不斷推動科協事業的全面發展”。陳炳煌由此提出了“一年追趕、兩年跨越、三年變樣”的三年工作思路,即2010年為基礎設施建設年,2011年為基層組織建設年,2012年跨入全省先進行列、爭創全國先進。
管理之花結碩果
規范管理,制度管人,這是科學管理必走之路,陳炳煌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
上任之初,陳炳煌就意識到制度在管理中的重要。他借鑒省科協和各設區市科協的經驗,組織市科協認真修改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包括十章50項制度,編輯出一本《莆田市科協規章制度手冊》。他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學習、嚴格執行,強調領導干部要帶頭遵章守紀,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黨組成員首先要做到。
有了這一系列制度,干部職工的工作行為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干部之間的團結和互助也有了加強,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有了提高,機關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今年以來,市科協先后被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委聯合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和“平安單位”;推薦的九五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吳祖煌榮獲福建省第二屆紫金科技創新獎、推薦的光谷(福建)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宜峭榮獲全國“講理想、比貢獻”活動優秀組織獎;全市有70多人次中小學生在省級以上科技競賽中獲獎,莆田擢英中學代表隊在第十七屆國際機器人滅火比賽中勇奪兩項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今年,市科協系統內還涌現出5個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個人、7個全省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個人。
陳炳煌說,每一項科普工作,最后都要落實到各個縣區、街道、社區,因此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要。為了很好地貫徹實施追趕戰略,市科協把2010年定為基礎設施建設年,在本級科普經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1/3用于支持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擠出20萬元科普專項資金用于企業科協和農村“一站一欄一員”標準化建設。一年多來,全市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社區科普學校2所、企業科協100多家、農村科普畫廊128個,并聘請了林元培、洪茂椿兩位莆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為院士專家工作站顧問,受到全國科協新聞媒體的關注。目前,又在籌劃企業科技館3個、企業科協60家、基層科普畫廊50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8個,不久就將形成一個上下貫通、左右相連的科普宣傳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炳煌帶領下,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僅今年我市就有5個單位和個人獲得了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個人,每個單位都獲得了20萬元由中國科協與財政部聯合授予的獎勵。而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是,過去五年間,我市僅有8個單位和個人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和個人。此外,今年以來市科協系統從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爭取到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達200多萬元。
正是有制度,有管理,有落實,讓科協之樹煥發新枝,并且開花結出碩果。
和諧團隊勤奉獻
和諧團隊是科協工作的根本所在。陳炳煌上任后,他不遺余力抓隊伍的建設,把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放在心上,在實踐中鍛煉提高隊伍的戰斗力。
2009年9月,市科協召開五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選舉產生市科協主席,增補三名常委,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之后,又召開黨支部黨員大會和機關工會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支部委員會和工會委員會,為更好地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工會的作用,提供了組織保證。通過這些舉措,市科協系統進一步掀起了“比學趕超”的熱潮。
團結就是力量,放在基層科協猶為可貴。為了凝聚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市科協黨組提出了“團結、求實、創新、奉獻”的莆田市科協精神。陳炳煌說:“市科協精神與中國科協精神(求實、創新、協作、獻身)僅兩詞之差,我們強調團結,強調團隊精神,強調人人向上?!痹谶@個精神的指導下,市科協提出了新的建家理念,就是要把科協建設成為:“凝聚人才之家、維護權益之家、提高素質之家、決策咨詢之家、施展才華之家”。
有了這種團結奉獻精神,市科協系統干部職工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激活了整個科協工作。如在2010年“6·18”項目對接中,科協所征求29項企業項目需求,全部獲準上報省科技咨詢中心并參與“6·18”活動。中科院工程研究所院士李洪鐘與光谷(福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對接項目“納米氧化鋯粉體產業化技術”在“6·18”上簽約,這是市科協對接的院士項目首次在“6·18”成果交易會上簽約。該項目總投資1個億,計劃實現產業化生產后可增加產值10億元,后期產品可延伸到化工管件、醫療器件、通訊器材等領域。
此外,市科協還注重系統學習,著力提高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根據自身的特點,系統制定了2010年干部職工年度學習培訓計劃。為迎接省運會,提升科協機關的整體形象,市科協特別安排了有關文明社交禮儀方面的培訓,分20次進行。同時,借鑒兄弟單位的經驗,注重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省內外兄弟單位學習取經,并且要求每個人回來之后將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分享,結合地區優勢,積極借鑒開拓工作新思路。
暢通信息樹形象
每月一期的《莆田科協簡訊》是陳炳煌到任后創辦的,它的出現,讓廣大科協工作者溝通更加順暢。目前,簡訊已印發12期,內容有科協重要活動信息、科技動態和科普小常識等,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及時了解了科協的工作情況。
網站的建設也實現了新的突破,“莆田市科協科普網”內容實時更新,真正起到了宣傳科普知識的作用。同時,還通過郵寄的形式,向各級領導、專家、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科協等贈送科普讀物,推動社會宣傳普及科普知識,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時,發放科普“征詢函”,有關領導、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讀者如有什么建議都可以在贈送的材料里面找到相應的負責人反映情況。這些措施有效地擴大了市科協工作的宣傳面,同時,科普工作的深入開展和縣區科協工作逐漸活躍,也使今年市科協的信息量不斷增加,宣傳信息工作也進入全省前列,擴大了科協的社會影響,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陳炳煌說,今年市科協不僅要爭取“全國科普先進縣區”打破零的記錄,為我市連續三屆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添光彩,為新農村建設推薦選拔村官上大學,還要積極籌劃市科技館的選址和深化設計,同時要繼續推進企業科協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