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輝/攝
本報訊 八閩健兒歡聚在媽祖故鄉,分享勝利的喜悅,憧憬未來的輝煌。10月30日晚,第十四屆福建省運會在莆田閉幕。
20時25分,福建省運會會旗交接儀式開始。省運會組委會主任、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將莆田市代市長梁建勇交回的會旗,交給下屆省運會承辦城市代表漳州市市長陳冬。隨后,陳樺宣布,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閉幕。福建省運動會會旗、福建省第十四屆運動會會旗徐徐降落,燃燒了7天的省運會圣火漸漸熄滅。
隨后具有莆田地方濃郁特色的閉幕式大型文藝晚會《夢圓》,在市綜合體育館激情上演,再一次把美好的莆田記憶留給了四面八方的賓朋。
閉幕式晚會分為上、下兩個篇章,時長約60分鐘,參演人數近千人。上篇為《映像莆田》,包括歌舞《千秋媽祖》、文枕琴彈唱《映像莆田》、戲劇組合《莆仙戲韻》、歌曲《快樂的風》、舞蹈《雕之靈》;下篇為《夢圓海西》,包括歌舞《夢圓海西》、雜技《舞者繩技》、歌舞《海峽之夢》、大鼓涼傘《鼓舞飛揚》、歌曲《難忘媽祖故里》。整場晚會以歡樂為主旨,吸收莆田地方優秀文藝形式,輔以原創歌舞節目,表現運動健兒在莆田期間度過的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光以及對莆田的印象。
在本屆福建省運會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上,田徑之鄉、籃球城市、武術之鄉等莆田元素綻放異彩。而在閉幕式文藝演出上,媽祖文化、戲劇之鄉、木雕之城等莆田文化內涵得到了充分展現,令人難忘。此外,總導演謝南的特別創意——將激情四溢的集體水鼓表演作為幕間曲,使場與場的銜接更加緊密,為晚會增添了不少亮色。
穿越千年時空,媽祖以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紐帶,聯接了無數顆跳動的心靈。歌舞《千秋媽祖》開啟了上篇《映像莆田》的序幕,把獨特的媽祖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千秋媽祖》由著名詞作家、電視劇《三國演義》插曲詞作者王健作詞,多次在國內外重大獎項評比中獲獎的一級作曲章紹同作曲。歌聲中,由16個湄洲女共同表演“燭舞”,其取材于莆田民間媽祖元宵時“點燭山祈平安”的習俗。
隨后,文枕琴彈唱《映像莆田》把現場觀眾帶進另外一番美妙的意境。文枕琴是莆田古老獨特的民間樂器。
表演者融合了時尚的方式,將莆田十大城市名片——媽祖、壺山蘭水、九鯉湖、莆仙戲、湄洲灣、南少林寺、四大名果、莆田工藝美術、古譙樓、興化米粉進行彈唱,演繹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令人如癡如醉。
古老的莆仙戲曲,歷經久遠凝練與積淀,形成獨特的風神韻骨。《莆仙戲韻》以戲劇組合的方式,向觀眾生動展示了“宋元南戲活化石”的藝術魅力。《團圓之后》、《春草闖堂》、《秋風辭》、《晉宮寒月》、《葉李娘》、《狀元與乞丐》、《江上行》等著名莆仙戲傳統劇目在舞臺上一一亮相,博得了滿場喝彩。
當“唐風宋韻”還在觀眾的心中回蕩時,一首融入了莆田當地特有的一些民間旋律的歌曲《快樂的風》已經唱響,迅速點燃了全場運動激情。百人水鼓表演穿插其中,奏響運動的激情、鼓出生命的精彩,完美地詮釋了“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莆田木雕,巧奪天工,精微細透,閃耀著傳世的典雅神韻。舞蹈《雕之靈》以輕盈曼妙的舞姿,舞出藝術的風華、舞出莆田工藝甲天下的風采。
難忘媽祖故里,難忘精彩省運。在《夢圓海西》激情澎湃的歌聲中,晚會的第二個篇章拉開序幕。中國煤炭文工團的獨唱演員韋寧峰、景心妍聯袂唱出了人們心中的豪邁情懷。
緊接著,福建省雜技團帶來了曾多次獲得國際獎項的保留節目《舞者——繩技》。伴著變幻的光束和動感的音樂,雜技演員將美與力和高難度的雜技巧妙融合,為觀眾呈獻世界頂級水平的繩技表演。
兩岸健兒同場競技是本屆福建省運會一大亮點。兩岸體育人相擁一個希望,穿越海峽的情懷,實現共同的夢想。歌舞《海峽之夢》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中國歌劇舞劇院特邀獨唱演員董蕾蕾傾情獻唱。
在“漳州精彩8分鐘”中,下屆福建省運會東道主漳州市帶來了激情靚麗、活力四射的節目《鼓舞飛揚》。熱情的漳州人民以最傳統的大鼓涼傘表演方式,向八閩健兒發出最真摯的邀請:2014年,相約漳州。福建省運會從“莆田時間”走進“漳州時間”,這是源遠流長的體育精神的一次接力。
“再見再見啦,我的姐妹兄弟,珍惜這份友誼,有緣再歡聚;再見再見啦,難忘媽祖故里,我們一起把智慧奉獻給海西。”一首《難忘媽祖故里》,把晚會推向了最高潮。整個晚會現場彌漫著依依惜別的深情,觀眾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的節奏,拍著手掌輕輕哼唱起來hellip;hellip;
難忘莆田,一首寫盡水光山色的南國詩篇,一個充滿奮斗精神和青春活力的港口城市;難忘莆田,也難忘灑在這兒的微笑與汗水。(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