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香港香山佛
仙水白塘白水仙
這是石梯寺里的一副窗聯。石梯寺位于城廂區東海鎮坪洋山與邱秀山交界處的山坳里。從聯句內容上看,此“佛山”肯定不是指廣東的佛山;“香港”也絕對不是眾所周知的彼香港;“白塘”也不會是指涵江的白塘。許多游客對這副對聯難于理解。查有關石梯寺的歷史資料,沒有對此聯有所記載的文獻;問住寺老者,也不曉得何人所撰何時所書hellip;hellip;
那么,就只能從對聯的字面意義上辨識。
仔細辨識發現,這副對聯不簡單,一共十四個字有十二個字重復,其實上下聯只用八個字,上聯和下聯一樣是四個字三個重復;再認真看,原來順讀和倒讀意思一樣,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聯句!
回文聯是我國對聯修辭奇葩中的一朵。用回文形式寫成的對聯,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河南省境內有一座山名叫雞公山,山中有兩處景觀:“斗雞山”和“龍隱巖”。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獨具慧眼的回文聯:“斗雞山上山雞斗,龍隱巖中巖隱龍”;廈門鼓浪嶼魚脯浦,有一副饒有趣味的回文聯:“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hellip;hellip;全國名勝有回文聯的屈指可數,而在我們莆田的石梯寺,居然有這么一副回文聯,耐人尋味。
于是,為什么有這副回文聯的問題就擺在眼前。
據《八閩通志》記載:石梯寺始建于唐朝乾符四年(877),該寺原名是石梯建福禪院。《莆田市志》記載:河南魏博節度副使木鋤,帶兵平閩時,發現這里群峰環列,層巒疊嶂,叢林修竹,松柏蔥翠,綠草如茵,溪澗潺潺流水,倒映龍潭,山水風光旖旎,風景如畫。山峰與澗水相倚相繞,相映成趣,四季如春,瓜果飄香,是一方不可多得的凈地樂土。他決定在此開山建寺,落發為僧,釋名六德,遂興建此寺。唐乾寧三年(896)賜額:“石梯建福禪院”,明代改為建福寺。寺院四周有龍潭、鐘潭瀑布、千年玉丹、群峰映月、八仙浴池等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因山高坡陡,通往山上的路是用石塊一級級鋪上去的,仿佛樓梯一般,故稱“石梯”。
先說“佛山”。傳說赤腳大仙聽天庭巡視神說,東海之濱的石梯山山水風光美好,遂駕著祥云,往石梯山款款而來。立足云端俯瞰,那石梯建福禪院高低相間,錯落有致,鐘鼓齊鳴,香煙裊裊,香客如織,而東南方的東海煙波浩淼,海面上鷗鷺齊飛。帆影云蹤相隨相伴。他落下云端,站在十八灣東頭的石板上四處眺望,想為自己找一塊寶地,修座禪房。然而石梯山巒,已被西方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卓氏真人、何氏九仙等捷足先登。他不禁悵然跺足,在青石板上留下幾只腳印,成為名聞遐邇的景點。再說石梯山坳里的寺院中殿是大雄寶殿,正中向南供奉釋迦牟尼,右側阿彌陀佛,左側是藥師佛;東偏殿是明嘉靖敕封的順圣侯、韋馱,西偏殿是禪院的創建者木鋤祖師、伽藍,兩旁是十八羅漢;背面向北的正中供奉阿彌陀佛,右側是觀音大士,左側是大勢至菩薩,正中下層是地藏王菩薩,東偏殿是文殊菩薩,西偏殿為普賢菩薩。前殿是天王殿,正中向南的是彌勒佛,背面向北是韋馱,兩旁則是四大金剛。寺院的東側有座觀音殿,供奉觀音菩薩,西南是土地廟、福德正神。所以,這里叫“佛山”也名副其實。
再說“香港”。從有關文字記載的資料上看,石梯寺是莆田最早的佛家活動場所之一。當時木鋤來這里建寺有生動的傳說。唐十三道御史朱國步、宋代江浙總兵楊光度、明代興化府狀元柯潛、清代臺灣水陸提督游金輅等,曾在此流連駐足,誦經禮佛,讀書習武均學有所成。至今寺中保存有唐、宋、明、清的石獅、石槽、石臼、石刻、疊石塔、香爐、望柱等,均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F在的東海鎮境內歷史上有個地名叫“東港”,可能離石梯寺很近;石梯寺又建在風頭岑,而且石梯寺香火鼎盛,香客眾多,終年香煙飄裊,香氣遠溢,“東港”也就成為“香港”。
至于“仙水”,更有來源。傳很久以前石梯西溪有條龍,龍臥之處留下一個水平似鏡深不可測的巨潭,此即“龍潭”。那潭口酷似龍的嘴巴,翹首望著對面山崖突兀的巖石,好像蒼龍吐珠。龍潭水清冽甘甜,而且能祛晦氣,消災禍,益神智,添福壽,從古以來,就被敬稱為“龍水”、“仙水”。周邊靈川、東海兩個鄉鎮30多個村莊的居民,一旦家有喜事,都要翻山越嶺來這里提取“龍水”回去,以求大吉大利。據說大廈落成時用龍水點脊,就能上梁大吉,家宅興旺;男婚女嫁喝了龍水,夫婦可以白頭偕老;嬰兒滿月,用龍水沐浴,定會聰明伶俐,茁壯成長;老人做壽,飲下龍水,則能強身固體,老當益壯。至于用燒開的龍水泡茶,清香撲鼻,細啜慢品,令人神清氣爽?!跋伤敝鱾髦两瘛?br />
回文聯的“白塘”應該是指這里的龍潭和鐘潭。兩潭都在石梯寺右側西溪的中游,每逢天高氣爽,潭底明澈如鏡,龍潭倒映藍空,如一面水鏡,白云朵朵清晰可見;陰天或月下,遠望一片白塘泛光。深山出平湖,湖水映藍天,“白塘”之“群峰映月”由此而來。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就在這山坳,佛、仙、神紛紛來過,歷代先賢也留有遺跡;還有神奇的故事,尤其是明代狀元柯潛在此苦讀的故事在民間廣泛傳誦。寺里至今還保存柯潛手書石刻:“龍潭何魚不化龍,鳳岪有鳥皆成風。”
石梯山綠如黛,清風習習,泉水叮咚。天王殿、大雄寶殿、梯云殿從下而上依山而建,支起一方吉祥的天空。一尊肇順石像,栩栩如生,站成一道風景。蓮花池畔,滿園秀色,一池石蓮花,點綴寺院的衣裳,五彩繽紛,如一首優美動聽的詩歌,裊裊在似曾相識的地方。更有那十二屬相景點:老鼠爬、牛寮頭、虎頭山、兔山、龍頭、蛇弄、馬鼻嶺、羊山、猴抱瓜、雞甲怪、狂狗嘴、豬欄里,山山形象逼真。悄然凝眸,恍若十二盞明燈,稀疏而明朗,映照在大山深處,肅穆而溫暖。(修懿)